2006年中國紡機出口將保持增長
“近五年來,中國紡織機械出口高速增長,2005年更是創下歷史最高水平,達到8.71億美元,同比增長30 .34%,2006年會比2005年還要好,而且我認為這種增長趨勢將保持3~4年。”在談到我國紡機行業今年的出口形勢時,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秀華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我國紡機工業的產能、技術、國際化配套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是開拓國際市場的有力武器。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亞洲紡織機械的制造中心,紡機產品面向以亞洲為主的全球130多個國家。同時,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水平不斷提高,以前出口的產品多以棉紡為主,而從去年開始化纖設備出口增長速度加快,特別是聚酯設備和滌綸紡絲機增長明顯。另外,國外先進的紡織機械制造商在國內投資建廠,使得我國長期以來比較薄弱的印染后整理和針織設備的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從而更加豐富了我國紡機行業出口產品的種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紡機產品的國際化配套能力不斷增強,輔助裝置及零配件的出口逐年增長,2005年達到1.8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0.86%。這些零配件不僅出口給國外的紡織企業,一些國際著名的紡織機械制造商也購買我國的零配件為其主機配套。
說到產品的出口潛力,除了產品本身具備出口的實力,最關鍵的還是市場是否有需求。毫無疑問,全球紡織產業向亞洲轉移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這幾年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亞洲國家的政府通過加大投資、出臺優惠政策、降低貸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紡織工業的發展,使得這些國家對紡機設備的需求十分旺盛。比如,印度紡織業將在未來的三年內投資30億美元,這對長期以來與之有著良好貿易往來的中國紡機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事實上,目前,我國紡機設備依然以亞洲市場為主,出口到亞洲的產品占我國紡機出口總量的80%左右。我國的紡機設備不僅在亞洲打開了市場,而且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用戶企業的歡迎。
這幾年我國紡機產品出口的營銷網絡也正在逐步建全,許多紡機企業或主營紡機產品的外貿公司在境外主要銷售市場都設立了售后服務機構,并派專門的技術人員駐扎銷售點,工程師進行定期巡回服務,為企業解決設備運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到位的售后服務不僅贏得了用戶企業的信任,同時為進一步開拓當地的紡機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
由此看來,既有產品競爭優勢,又有市場機遇,還有營銷網絡,2006年紡機出口沒有理由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