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災后工業地產投資環境分析
四川地震給四川工業物業和工業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四川已進入災后重建階段。地震給四川工業地產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日前,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大災之后 重建希望》報告指出,地震中四川的工業物業相對于住宅物業,受到影響較小,隨著災后重建的進行,大量與建筑相關公司的將進入,工業物業的需求將出現增長。而四川省招商局6月16日給出的一組數據,則四川省招商引資并沒有因為地震的發生而停滯,從5•12地震至今,四川各地已新簽約項目71個,投資總額達353億元。
工業地產投資有增無減
“工業廠房大多數都是結構堅固的低層建筑,因此相對于住宅及其他民用物業來說,受損程度要小很多。”世邦魏理仕有關負責人表示。當然重災區的工業園及工業廠房受損程度是很驚人的,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奚國華透露的數據,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共有14207家工業企業受災。而遠離震中的企業則未受到過多損失,大多數工廠在地震之后即很快恢復了生產。
雖然地震可能會令投資者及開發商暫時對高層寫字樓產生猶豫,但四川經濟繁榮發展,實際外資在過去兩年中保持了年均40%的增長速度,這顯示出外資企業進入成都后帶來不斷增長的需求。隨著2008年下半年市場負面情緒的消退,大部分計劃于2009、2010年推出的寫字樓將照原計劃順利開盤。
而且政府對于重建工作已迅速做出了反應。5月29日,鐵道部與成都市達成意向立即開始修建成都和都江堰間的鐵路,并力爭在兩年之內完成建設。同一天,中國建筑材料集團(CNBM)決定投資數十億元人民幣在成都興建建筑材料(包括水泥及玻璃纖維)的生產基地。預計屆時受地震影響地區的基礎設施將全面翻修,并提升檔次。隨著更多與建筑相關公司的進入,工業物業的需求將出現增長。
四川作為西南工業基地,近幾年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是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其將建成幾個“西部鞋都”以吸引珠三角鞋業大轉移。前段時間四川在廣州舉辦的承接廣東制鞋業產業轉移推介會上就有不少項目簽約,企業對于四川地區投資熱情依舊。據了解,即時信息服務提供商騰訊是在地震之后首家投資成都的公司,他們將在成都城南的天府軟件園購買一幢大樓;而隨后豐田集團的下屬企業豐田紡織株式會社也同意在成都東部興建一個工廠。
裝飾、建材虛位以待
“即使沒有發生地震,建筑、裝飾行業在四川的發展空間也很大。”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主任賈江表示。
土地政策援助災區重建
地震中受損的廠房、工業園需要重建,各項建設都需要重新規劃,不少開發商欲投入到四川重建中,土地自然成了關注的焦點。而正常的土地審批和招拍掛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審查和繁雜的手續,這肯定不利于重建工作的開展。
針對這些情況,6月10日晚8點,國土部召開“災后恢復重建支持政策”視頻會議,副部長鹿心社向各地震受災省份緊急提供了八項土地政策“援助”。其中一項就是,對災區實施特殊供地政策,以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支持災區恢復和重建。
會上提出,凡是利用政府投資、社會捐助以及自行集資為受災群眾建設非商品住宅的用地,可以比照經濟適用住房政策劃撥供應用地。對按規劃需要整體搬遷的工業企業,可采取劃撥方式供地。同時,調整地價標準降低出讓地價,要求市縣人民政府應對災后地價標準及時調整。對投資規模大,促進經濟發展作用明顯的項目用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降低地價標準出讓。凡工業項目用地低于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商業等項目用地低于原評估地價的,報省級人民政府備案。
而在另一項土地政策“援助”中,依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送審稿)確定的初步規模,國土部將優先核定災區建設用地總規模,同時適當調整基本農田布局,適度撤并自然村落,引導農民住宅相對集中建設,形成有利于城鄉統籌發展的建設布局。
鹿心社還表示,災后重建的城鎮村選址,必須切實避讓地質災害危險區,確實無法完全避讓的,必須安排防治工程排危除險。對存在地質災害隱患,未開展工程治理的,不得實施重建。災后重建規劃必須具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防治規劃的內容,各類重建工程選址要通過地質災害評估,未經評估的選址不得納入各類規劃,有關項目不得批準用地和使用土地。
災后重建工作在各方積極配合下有序展開。
災后新簽項目已逾70
四川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省,同時也是產業承接大省。記者之前對各內地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做過一個調查,在招商引資方面狠下工夫的只有四川一家。甚至地震發生后,四川招商引資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
據四川省招商局副局長李建介紹,地震后,成都、自貢、攀枝花等14個地市州赴省外、境外開展承接產業轉移活動94次,截止目前,已成功簽約的新項目71個,投資總額達353億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地震以前的投資項目未出現遷移、撤資等狀況,反而有更多的投資商主動表達想要以各種方式加入到四川災后重建的愿望。
為盡快消除地震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國內外企業將救災積極性轉化為投資熱情,更加有效地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的全面完成,四川省政府于6月16日在成都召開了“全省招商局長、辦事處主任工作座談會”。副省長黃小祥要求成都、綿陽等地要重點引進軟件研究發明、設計和電子產品等相關產業以及汽車、食品加工、加工貿易型產業轉移。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進一步展示四川良好的投資環境,增強投資商的信心。
據悉,四川省政府將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形式,省、市招商局及相關機構聯動,共同推出“知名企業與四川產業合作系列活動”,其中有“知名愛心企業四川災區行”等,邀請指明企業來川投資、考察、洽談,重塑外地企業投資四川的熱情。
作為我國最大民營鞋企,奧康產業轉移的工作早已開展,他們此前已在汶川7.8級強震受災區域內投資打造的中國鞋都工業園一期工程已建成。
“國外地震發生時,學校和醫院是避難的最佳場所,而四川地震中,學校和醫院卻最先‘倒下’了。”當過部隊工程兵的賈江,曾參與過唐山大地震的災后重建,他對建筑工程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這次地震中許多學校出事了,后來查出來這些學校建筑的標準是300元一平方??上攵锩婵隙〒搅松匙油倒p料。”賈江說一般學校的建筑成本起碼是500-600元每平方,而災后重建又出現了一個極端,有些地方建學校報上來的數字是2000元每平方!“我不知道他們這2000元每平方是怎么算出來的,是不是連設備都算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