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探尋新型工業化之路
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把"自主創新,發展新型工業化"放在重點位置。GDP約占全國比重1.1%、工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不足1%的甘肅省,究竟該如何走好新型工業化之路?
經濟結構調整是關鍵
受經濟欠發達的"西北現象"和國有老企業相對集中的"東北現象"的啟發,甘肅近幾年提出了"工業強省"戰略。
為此,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蘇榮強調"經濟結構調整是關鍵"。他把經濟結構調整歸結為五條:調整產業結構、行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
蘇榮表示,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結構調整在短時間內見效很難,但產業結構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甘肅今后要調整產業結構,必須抓好三個調整。一、產品結構調整,做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二、所有制結構調整,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步伐,盡快扭轉國有企業改制中遺留的問題。三、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繼東告訴記者,甘肅工業對全省經濟貢獻超過了42%。2005年底,甘肅省工業產值中石油占34%、冶金占25%。
專家們認為:輕工業是西部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工業相比,西部輕工業發展不足,產值比率低,技術水平差,市場占有率低,在2020年以前,應該優先發展輕工業,拓展邊境貿易,以營造西部地區的造血機制,調整經濟結構。
打好資源牌
甘肅工業主要是依靠省內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國家"一五"投資建設發展起來的,形成向能源、原材料工業傾斜的產業結構,成為國家工業化的能源基地,使甘肅工業呈現出以資源開發為主導,重化工業成分較強的結構。
酒泉鋼鐵集團總經理馬鴻烈表示,2005年酒泉鋼鐵集團廠鐵、鋼、材產量均突破500萬噸,營業收入170億元,收入規模居于中國企業500強第183位,鋼產量規模居于中國鋼鐵企業排名第18位。馬鴻烈介紹:"嘉峪關是甘肅河西的鋼鐵之城,距城區78公里的鏡鐵山鐵礦石儲量5億噸,年生產能力500萬噸。距城區55公里的西溝石灰石礦儲量2.06億噸,已形成年生產能力80萬噸。大草灘造型黏土儲量9800萬噸,已有一個黏土廠。酒鋼力爭2006年實現鐵、鋼、材產量各600萬噸,營業收入200億元;爭取在'十一五'末期,鐵、鋼、材年綜合生產能力均達到800萬噸(其中不銹鋼90萬噸),年營業收入450億元,進入全國工業企業綜合排名前100名,成為區域最具有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集團。"
目前,在甘肅省15個大型企業中,像煤、金屬等都具備資源優勢。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的產品成本增長32.76%,比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速高出6.8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