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廣東省輪胎出口量同比下滑4.5%
-
2008年廣東省出口輪胎4659萬條萬,比2007年下降4.5%,出口金額達4.5億美元,同比下降1.4%。出口下滑表明廣東輪胎業正步入寒冬。
從2008年全年來看,廣東輪胎出口量增速呈現震蕩回落態勢。2008年前3季度,除2月份出口輕微下降外,其余月份均實現一定幅度增長。進入10月份,輪胎出口量明顯下降,10至12月分別出口322萬條、325萬條和270萬條,同比分別下降12.9%、25.6%和46%。
2008年,廣東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輪胎3025萬條,下降9.4%,占廣東輪胎出口總量的64.9%;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輪胎1618萬條,增長5.6%,占廣東輪胎出口總量的34.7%。可見,加工貿易仍然是廣東輪胎主要出口方式,不過一般貿易所占比重有所增長。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分析師常軼智認為,2008年廣東省輪胎出口下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金融危機致使需求疲軟。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歐美發達國家失業率劇增,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紛紛縮減開支應對經濟的不景氣,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自然首當其沖。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陷入困境,德國、日本汽車業盈利下滑,下游需求萎縮直接導致輪胎出口受挫。除了原配市場的低迷,售后市場同樣冷清。民眾為了節省開支,減少駕駛里程,輪胎更換率下降。
二是原材料價格暴漲暴跌,企業難以適應。2008年上半年,橡膠價格不斷走高,但企業多未能將成本完全轉嫁于下游企業。此后橡膠價格大幅跳水,企業庫存未能及時消化,導致利潤下滑,生存壓力驟增。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資料顯示,中小輪胎企業大多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重點企業10月份開工不足80%,輪胎企業虧損面高達1/3。
三是橡膠關稅稅率較高,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國產天然橡膠在數量及質量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使得我國對進口橡膠的依賴度高達75%。目前我國對橡膠實行20%的進口關稅稅率,遠高于日本等其他橡膠消費大國。過高的原料成本攤薄了企業利潤。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輪胎出口國,輪胎出口依存度很高,出口下滑對國內市場已造成巨大的壓力。中投顧問化工行業分析師常軼智指出,盡管從2008年12月1日起,輪胎退稅率由5%調整到9%,但從12月的出口狀況來看,出口情況依然不容樂觀。他認為,我國輪胎行業本身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且附加值與技術含量普遍偏低,金融危機將加速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