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紡織服裝業的七種表情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贏,有人在慘淡經營。每當年終算賬的時候,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這一年,有人賺了個盆滿缽溢,有人卻負債累累,更多的人,則把生意經營得如同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體味著生活的艱辛與富足。2005過去了,就這么過去了。在《服裝時報》商業版年終盤點的時候,我們回首和我們一路走來的一些商業故事,突然有了這么一種設想:不要去總結那些概念化的關鍵詞了,不要去做那些冗長的數字統計了,不要牽強地去整理那些“十大新聞”了,因為在這一年里,你一定和我們一樣,在忙碌中已經感覺到了疲憊,在奔波中感覺到了勞累。不如,我們坐下來,靜下心來去翻看2005年商業的7種表情,就像對著發黃的照片回憶自己過去的模樣,在這些喜怒哀樂的表情里,有你我的身影,在2005年的回憶里,也有關于未來的希望與暢想,那么,我們開始吧。
喜:又是豐收的一年呀
喜悅的事情總是2005年服裝商業的主流,商家們手里清點著鈔票,他們在乎的似乎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滿足于那鈔票發出的“嘩嘩”之聲。這個聲音在2005年里成為商業狀態的主旋律。2005年,服裝商品一如既往的豐富、消費檔次也全面提升。各季的服裝從新穎的款式到流行色彩搭配,都給市場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加上各大商場里商品打折,上市新品也打折,充分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我們僅以黃金周為例,商務部監測表明,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市場商品豐富,價格穩中有降,銷售穩步增長。全國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0億元,同比增長14.2%。
還是以黃金周為例,重慶市商委監測的重點商貿企業服裝類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7%,比平時同時段增長五成,尤其是女裝銷售比平時增長60%以上。
黃金周只是一個片斷,重慶的例子只是一個代表。其實在一年的365天,全國各地的商場里,每天都有服裝賣出,而每一件服裝都會化作鈔票,流入商家的口袋,那些老板們自然高興無比,恐怕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又是豐收的一年呀,在此我們也祝愿商家們的2006,同樣也是豐收的一年!
怒:“打折”看上去很美
總有一些欺騙令人猝不及防,總有一些行為讓人倍感憤怒。在商言商,言商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誠信,可是,很多商家把“誠信”二字掛在了店鋪里,貼在了柜臺上,擺在了老板的辦公室里,就是唯獨沒有寫在心里,沒有踐行在商業行為之中。略舉小例。買100返50元,從表面看,是打5折,人們都瘋狂去購買,其實是打6.7折,花100元買150元的商品,自己算算打幾折?100返100,100返60,以此類推,根本沒有看上去那么“美”。
其實,商場并沒有損失,他們把壓力都給供應商了,讓供應商自己想辦法承擔損失,所以在有活動的時候好衣服要不就是沒有,收起來了;要不就不參加活動;或者拿出積壓的商品來賣,都是舊款!
還有,商場設定返券的使用時間限制,有的是規定返券只能當天使用,顧客為了把返券用掉,只能在商場不知不覺中買了自己并非需要的商品;有的將返券分為幾類,每類返券都在不同時間使用。最典型的就是今年“十·一”期間某商場滿200返300的活動,300元的返券中200元可當天使用,50元在兩周后使用,另外50元在三周后使用。多數人都不可能為了用券消費,在三個不同時間段跑到商場,有的選擇了放棄。而那些在兩周后來到商場的人竟然發現,自己手中的券在商場根本買不到什么東西,因為商場又開始了另一場促銷,以前的券只能在極其有限的滯銷貨中使用。
雖然失望以至憤怒的消費者將一些商場列進惡意促銷的黑名單,但這些商場依舊我行我素:不管你怎么說我,反正我賺到錢了,賺錢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