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租賃離工程機械租賃企業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穩步發展,工程機械租賃開始引起廣大施工企業的關注,而且發展很快。但由于競爭的不規范,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對工程機械租賃的困惑。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內知名租賃專家沙泉先生。
記者:在工程機械領域,對于租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認為是朝陽產業,有的認為是夕陽產業,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沙泉:我們常說的租賃其實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在我國的法律里廣義的租賃分兩大類:一個是租賃,它是純粹的租賃,是一種傳統、簡單的交易方式,租賃物件的產權始終不轉移承租人。工程機械領域里租賃的概念大都指這種租賃。它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為建筑施工企業服務,由于它的收益比較高,發展很快。近幾年因為參與的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因此出現了過多、過濫的局面,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利潤開始下降,所以業內人大都說是夕陽產業。
另一個是融資租賃,它實際上是一種租售行為,屬于現代租賃,交易方式比較復雜,租賃結束后,租賃物件的產權大都轉移給承租人。由于它對外部環境要求較高,近幾年剛剛在工程機械領域興起,很多企業還不知道,敏感的媒體抓住這個熱點進行報道,因此說是朝陽產業。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我國租賃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沙泉:我國租賃業的現狀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工程機械租賃可以說在租賃業里占的份額最大,每年交易量在800億左右。雖給企業帶來許多好處,但因為各種問題使企業很難操作,因此要真正用好租賃還真不容易。
傳統租賃目前有兩類企業:一是設備制造廠商辦的租賃機構,另一個是不依附任何企業的獨立租賃公司,在工程機械租賃領域里更多的是這類微型企業。由于他們手段靈活,經營成本低廉,在競爭中顯現優勢,行業出現“螞蟻吃大象”的現象,大企業競爭不過小企業。
融資租賃在這個領域里才有3家專業租賃公司,因為剛剛興起,規模在行業中所占比重非常微薄。融資租賃是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對企業人才的素質要求非常高,因此發展的速度不會很快。由于企業目前處于銷售難和融資難的問題,融資租賃是同時解決兩難的法寶,相信今后會有很多企業朝這方面發展。
記者:由于工程機械租賃市場還不成熟,出現了很多問題,您認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沙泉:我認為關鍵問題是企業就租賃做租賃,沒有把租賃納入設備制造廠商的現代營銷體系中去。非廠商開辦的租賃公司租賃業務發展了,對廠商的銷售實際上是一種抑制。而廠商自己開辦的租賃公司通過租賃、翻新、再租賃、再翻新,一臺設備在生命周期內可以高價賣好幾次。可惜目前國內廠商大部分企業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把銷售二手設備當作收廢品,賣破爛,把豐厚的盈利機會喪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