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有“互聯網+”幫忙
Feijiu網資訊平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垃圾減量,有“互聯網+”來幫忙。今天,從靜安區綠化市容局了解到,該區在本市率先試運行“互聯網+車載稱重系統”,推動垃圾分類減量。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聯合公布的全國第一批2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名單中,靜安區成功入選。
了解到,緊跟“互聯網+”潮流,一個以“互聯網+車載稱重系統”促進垃圾分類減量項目正在靜安區率先試運行。市民將可以通過互聯網準確了解每個小區、每個單位的生活垃圾日產量等情況,為進一步實現分類減量化點的考核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據悉,2011年靜安區在全市先行先試垃圾分類,2013年在本市率先實現全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并在本市率先試點綠色賬戶激勵機制。作為2014年全市唯一整區域推進綠色賬戶激勵機制的區域,以綠色賬戶激勵機制促進區域垃圾分類減量。在靜安區,垃圾分類“綠色賬戶”通過采取積分獎勵制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以靜安桂花園小區為例,從去年,實施垃圾分類“綠色賬戶”積分活動至今,垃圾分類參與率已達到95.5%;綠色賬戶積分活動參與率91.3.%。小區已有95%以上的居民養成了定時傾倒垃圾、干濕垃圾分類的習慣。
靜安區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靜安區今年要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現進入市級末端處置的生活垃圾日均產量控制在286噸以下的減量目標。將拓展綠色賬戶激勵機制覆蓋面,確保完成8萬戶的綠色賬戶辦卡數,實現居民持卡參與率達70%以上。將再創建25個綠色賬戶示范小區,探索加強對社會物業的監督,逐步形成一套社會物業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管理體系。
另一方面,靜安區將繼續對中、小餐飲單位實行餐廚垃圾免費上門收集;在鞏固35家商務樓宇廣場、餐飲飯店分類減量效果的基礎上,新推40家單位作為垃圾分類重點管理單位;挑選2所學校深入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著力培養青少年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