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發動特高壓電網建設和城網改造兩大引擎
2200億元投向城網改造
據國家電網公司近日透露,"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對國家電網公司系統31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電網進行建設和改造,總投資將達2200億元。國家電網公司決定首先啟動北京、上海、杭州、濟南和西安五個城市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已于日前發出通知,要求相關單位編制上述五個城市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國家電網公司此次快速動作的背景是顯而易見的,距美加8·14大停電尚不足兩年,今年俄羅斯莫斯科地區5·25大停電再次引發了各方人士對我國電網建設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的憂慮:下一次大停電會不會在中國上演?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日前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的電力工業"重發輕供"現象比較嚴重,這幾年到國家發改委批項目的都是建電站,建電網的幾乎沒有。而俄羅斯大停電事故原因初步分析表明,正是電網建設滯后,在炎熱天氣里負荷過重,導致設備過熱引起火災。張國寶同時表示,下一步各地要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可以考慮社保基金、國債資金、企業債券額度等融資渠道,解決電網企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整個電力系統神經緊繃起來。繼電監會6月17日正式頒布實施《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之后,6月28日,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重點城市和安全供電工作會議上強調,自1998年我國開展大規模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以來,城市電網特別是重點電網建設發展滯后的問題仍相當突出。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國外發達國家電網與電源投資的比例一般為6∶4,而我國僅為4∶6,投資不足導致我國城市電網結構薄弱、電網老化嚴重,以北京市為例,四分之一的線路運行時間超過25年,個別設備達到40年、50年。劉振亞坦陳,規劃的失誤是全局性的,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為解決對電網投資不足的問題,7月8日,國家電網公司2005年40億元企業債券正式向社會公開發行。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繼2003年發行50億元企業債券后在資本市場上再次直接融資。募集資金用于國家電網公司22個全國聯網、西電東送、區域聯網項目的建設。
種種信息表明,今后一段時期,城網改造勢必成為國家電網建設的主題之一。
逼近特高壓
電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24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閘限電現象,比去年全年還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史玉波表示,今年電力缺口高達3000萬千瓦,比預計高出500萬千瓦。對于這種電力緊張局面,有關專家認為,電網的薄弱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的情況是,2003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廠網分離以后,一方面是五大發電巨頭借電力供需緊張之際跑馬圈地,大量投資電站建設;另一方面是電價結構不合理導致電網公司整體效益低下,資金緊張,無力投資電網建設。面對這種情況,特高壓電網構建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破解難題的突破口。
自去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特高壓電網的構想之后,百萬伏級交流和±800千伏級直流系統特高壓電網無疑成為2005年國內電網建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國家電網公司今年主要目標之首就是以特高壓電網為核心的國家電網規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特高壓示范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國家電網公司專門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電網工程領導小組、特高壓電網工程辦公室和特高壓電網工程顧問小組,上半年連續幾次召開了特高壓電網工程專題技術交流會,進一步了解國際、國內制造廠商的設備制造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心情急切溢于言表,要在近兩年內建成兩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一是陜北、晉東南、南陽、荊門、武漢的中線工程,二是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的東線工程。南方電網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形成呼應之勢,公司董事長袁懋振日前宣布,南方電網將采用±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技術在南方五省建設長距離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日前表示,總體來看,國內已基本具備開展特高壓輸電技術條件,應加快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的進度,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并盡快確定設備制造廠家,使廠家進入實質工作階段。
然而,國家電網公司發動特高壓電網建設和城網改造兩大引擎究竟效果如何呢?
"制動"特高壓
劉振亞今年2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明確表示,要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一時間輿論對特高壓電網的追捧形成熱潮,國家電力改革領導小組資深顧問陳望祥卻一石激水,發出"未經廣泛科學論證建設全國性特高壓電網不宜輕易決策"的冷靜聲音。他認為,當務之急是做好前期論證工作,從規劃、設計、科研、設備制造方面,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出方案比較和技術經濟論證,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這不僅是國家電網公司的任務,也是全國電力系統,包括電網公司系統、發電公司系統及電力系統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和教授的任務。
事情后來的發展果如陳望祥所料,國家高層對特高壓電網構建在肯定之中包含了更多的謹慎,與國家電網公司的急切心情形成對照。
今年6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研討會,對特高壓輸電技術、電網發展、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張國寶在會上指出,特高壓輸電技術是事關電力工業建設大局和長遠發展的一項國家級技術政策,也是一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深入討論,科學決策。要解決輸電通道、輸電走廊緊張及遠距離輸電損耗問題,必須不斷提高輸電技術水平。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要認真研討,將各種意見反復比較,使方案更加成熟完善。他同時強調,國有制造企業要實事求是地研究設備國產化的問題。
不久前,曾培炎副總理表示,要將特高壓電網建設納入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盡快提出特高壓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研究提出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的實施意見,走自主開發研制和設備國產化的發展道路。
對于特高壓這樣一項重大的工程,更需要理性而不是熱情,從全局的角度出發考慮尤為重要。就目前國內的輸變電技術而言,500千伏和330千伏超高壓設備制造技術是成熟的,但要進入百萬伏級交流和±800千伏級直流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經歷半個世紀,國際上僅少數國家制定了特高壓輸電計劃,其中只有俄羅斯和日本付諸實施,而目前俄羅斯的百萬千伏級特高壓輸電線路也已經降壓運行。至于設備國產化,國內某大型變壓器廠家的老總對記者表示,從110千伏變壓器進入500千伏超高壓變壓器領域他們用了25年的時間,而從超高壓進入特高壓領域留給他們的時間卻只有兩年半,國產化談何容易。看來,特高壓電網建設還有許多環節需要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