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造船機床市場有“機”可趁
近幾年,羅馬尼亞經濟有所好轉,GDP保持連續5年的增長,對機電產品的需求趨旺。我企業可考慮借此時機,加強與羅馬尼亞造船和機床工業的合作。
羅馬尼亞造船業基本上被外國公司控制。我國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考慮到羅馬尼亞造船業基礎雄厚、勞動力成本較低、進人歐盟市場門檻低等因素,我國有實力的大型造船公司可以考慮以合資合作等方式進入羅馬尼亞造船業市場。
在1989年前中羅兩國政府記賬貿易項下,我國每年向羅馬尼亞大量出口各種機床,而從羅馬尼亞進口少量銑床,目前我國從羅馬尼亞只進口少量的加工產品。近來中國機床業發展迅速,產量居世界第四位,與此相反羅馬尼亞機床業則相對萎縮,每年所需機床部件和零配件、液壓和氣壓部件、電器和電子部件及數控部件、生產機床所需的鑄造件都靠進口來滿足,其中不少是通過第三國轉口而來的中國產品。
為此,羅馬尼亞全國機床協會及企業表示,希望能直接從中國生產企業進口上述部件、零配件及鑄造件等;并表示希望能與中方合資組建機床銷售公司,羅馬尼亞提供空閑的大型機床車間可作為中方中轉庫和常年銷售展品的場地,并提供一定的銷售渠道向羅馬尼亞市場和周邊國家進行銷售。如發展好的話可根據雙方機床業的優勢進一步建立生產企業。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東歐地區部分國家加入歐盟,我國與中東歐地區經貿合作將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一方面,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另一方面,中東歐國家投資環境的日趨完善為我國企業進入中東歐市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企業到中東歐國家投資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與西歐國家相比,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目前仍較低,勞動力成本相對便宜,因而投資成本也相對較低;二是與其它地區發展中國家相比,中東歐國家政局相對穩定,市場較成熟,政策具有更高的透明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投資風險較小;三是在中東歐國家,特別是在已加入歐盟和即將加入歐盟的國家投資建廠,其產品可零關稅、無障礙直接進入整個歐盟大市場,繞開歐盟對我產品設置的種種貿易壁壘,有利于增強我國企業跨國經營能力。隨著新入盟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其投資成本也將不斷提高。因此,可以說,目前是我國企業進入中東歐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較為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