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促會專家:會展企業“過冬”三招
聚焦“第五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
經濟的興衰決定會展業興衰,這是會展業內公認的準則。在此次世界金融風暴中,許多行業受到打擊,出現疲軟和下滑,相關的會展經濟也面臨困局。會展產業到底如何才能破解由此產生的連帶負面效應?昨天展示會專題演講活動中,中國貿促會專家帶來了很實用的三招。
中國貿促會建筑材料分會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舉辦各種建材行業的專業展會,他們組織的中國玻璃工業展、中國防水材料展、中國復合材料展等專業展會都是在國際國內有相當影響的品牌展會。2003年以來,中國建材行業蓬勃發展,這些品牌展會也越做越大。協會甚至打算在2008年把展會辦到出口目的地去。
但去年以來,受國際出口萎縮和國內房地產業下滑影響,建材行業出現拐點,下滑明顯。展會也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寒意。以前每次展覽前,都有許多廠商要求增加展位面積,一些主要的廠商都是提前預定大面積展位。但是現在許多廠商都要求減少預定面積甚至不來了。協會把展會開到歐洲去的計劃也因此擱置。
中國貿促會建筑材料分會副會長周治洲講述了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們見招拆招,破解困局的三個“絕招”。
絕招一,數據分析發現新“金礦”。周治洲介紹,協會去年對2007年整個建材行業的利潤比重做了一次統計。結果是,在建材行業中利潤排在前列的分別是水泥、陶瓷、水泥制品、石材和玻璃。在這些產品中只有水泥制品沒有對應的專業展會。于是他們組織了水泥制品的專業展會,結果吸引了大量廠商和采購商。
絕招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展會、展會既有展也有會,展覽上損失的,可以在會議上找回來。”比如磚瓦行業,技術簡單,幾個人搞一套設備就能生產了,各地也都有同類企業。所以想靠展場上的跨地區大宗采購活動帶火展會不現實。但同時這個行業的企業多,國家的政策導向對企業影響很大,許多企業都希望通過展會了解最新的政策動向。所以每次磚瓦展會一開,當地的大小賓館都會住滿,會議經濟給承辦城市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其實類似的情況在專業展會中有許多,特別是一些更新很快的新技術、新材料行業,舉辦這種展會,要把會放在展前面。
絕招三,為企業尋找脫困之道。專業展會既然和諸多行業的興衰息息相關,在當前的困局中,就更應該幫助企業尋找出路。周治洲介紹,去年因為出口萎縮,全國石材行業轉折下行,大量企業減產停產。如何把一年一度的石材展會辦下去?在國內主要的石材產業基地萊州考察時,他發現當地許多企業在開采石材時留下了許多無法處理的廢材,令企業和政府很頭疼。于是他們把石材展的主題就定為為廢材尋找出路,結果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廠商和采購商,展會辦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