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機械應向大容量高精度數字化發展
“十一五”期間,化纖機械要向大容量、精細化、高精度、低投入、高產出、數字化和控制智能化方向發展,在細化常規產品的同時,注重特種纖維、功能性纖維設備及成套工程技術的開發,努力降低消耗和減少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
一、研制高效節能降耗化纖生產線(1)在滌綸短纖維150噸/日生產線產業化的基礎上,開發200~250噸/日生產線。(2)研制年產60萬噸PTA成套國產化技術與設備。(3)研制100噸/日錦綸民用切片連續聚合及干燥設備。(4)研制45噸/日聚酯高強纖維用連續固相縮聚技術及裝置。
二、加大差別化、高性能纖維生產設備的開發力度(1)在完善國產長絲復合紡絲機的基礎上,開發短絲復合紡絲設備。(2)開發滌綸0.3dpf超細纖維紡絲設備。(3)在現有國產滌綸工業絲紡牽聯合機的基礎上,繼續開發可紡制滌綸高強和高模低縮纖維的成套設備。(4)研制高性能、差別化腈綸纖維生產設備。(5)在完成芳綸1313年產1000噸工業化生產線的基礎上,研發芳綸1414的產業化技術與設備。(6)繼續研發碳纖維、導電纖維、光導纖維、超大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中空膜纖維等高新技術纖維與設備。(7)研發柔性化的新型(改性)聚酯生產線技術及裝備。
三、開發綠色環保纖維技術及成套設備(1)研發聚乳酸(PLA)工藝技術及工業化設備。(2)進一步完善粘膠長絲新型連續紡絲與相應配套設備,實現產業化。研發年產6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線。(3)研制產業化無毒纖維素纖維生產的技術與設備,實現綠色環保生產。(4)加大對有毒有害纖維生產的治理,研制廢氣、廢液回收治理裝置及水循環利用技術;運用先進技術充分利用廢棄物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四、研發數字化、計算機網絡控制技術在化纖生產中的應用(1)在現有電氣自控技術的基礎上,繼續推廣數字化、現場總線等計算機網絡技術。(2)研發國產滌綸長絲全自動生產線(從原料到包裝入出庫無人或少人操作的自動生產線)及網絡控制系統。在發展各類化纖機械與成套設備的同時,提高化纖機械專用基礎件、配套件、單元機和成套設備的質量、使用壽命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