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謀購臨工外資搶食“山東機械”
美國凱雷收購徐工科技沸沸揚揚之際,山東機械制造領域的巨子,也被虎視眈眈的外資盯上了,一場外資搶食山東機械業的盛宴悄然開場。
近日,筆者從山東省外經貿廳獲悉,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下稱"臨工")正在就并購事宜與瑞典沃爾沃集團進行緊張談判。據透露,"雙方高層早已在頻繁地接觸,在一些細節上還需進一步商榷。"
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山工")被卡特彼勒入股后,山東又一家工程機械巨頭受到外資青睞。
臨工早有"先見之明"
6月初,山東省外經貿廳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沃爾沃謀購臨工一事已初現端倪。筆者注意到,此項目由一位副省長主抓。
資料顯示,沃爾沃集團是北歐最大的運輸設備制造商,也是瑞典最大的工業企業集團、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而始建于1972年的山東臨工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型骨干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資產23億元,固定資產5億元。根據國際建設領域權威媒體---英國《國際建設》2005年的最新排名,山東臨工排在工程機械銷售額世界前50名。
和此前卡特彼勒入股山工一樣,沃爾沃此刻謀購臨工,顯然也是看中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廉價的勞動力。對于臨工而言,牽手沃爾沃無疑將獲得夢寐以求的資金和技術。而其先期的資產置換,似乎在"不經意"間,已悄悄為今后的股權轉讓創造了便利條件。
今年2月22日,香江控股(600162.SH,前身為山東臨工)公告稱:公司以持有的山東臨工98.68%的股權,與南方香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鄭州鄭東置業有限公司90%的股權、洛陽百年置業有限公司90%的股權、進賢香江商業中心有限公司90%的股權和隨州香江商貿有限公司90%的股權進行置換。
此后,上市公司香江控股的主業完全變為商貿流通業務,原來所有的工程機械類資產都被置出上市公司。這也意味著,原來具有國企背景和上市公司背景的這部分資產,如今變成了私企南方香江名下的資產,而處置這些資產已不再需要復雜的審批程序。
在東方高圣分析師呂愛兵看來,將余下的工程機械類資產組建成公司,對于日后可能的出售非常有利。原因在于,新設公司股權有了拆細并多次交易的可能,此外,將交易資產變為交易公司的股權,可在一定程度上免繳所得稅。"無疑,山東臨工這種將資產打包成股權,為后續的轉讓創造了條件。"
臨工法定代表人為王志中,王同時還是山工集團董事長、香江控股副董事長。據知情人士稱,"王志中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人脈豐富,更是資本運作的行家里手。"而王志中的深謀遠慮,顯然也"無意中"為目前可能發生的并購提前掃去了諸多障礙。
"卡特彼勒們"的算盤
隨著國內工程機械業的價值凸現以及較低的收購成本,外資對該行業的并購正快馬加鞭。
2005年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出資130.8萬元人民幣和43.6萬元人民幣,以股權并購方式獲得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權,僅以區區幾百萬人民幣的價格,便收購了這家具有40多年歷史,在中國裝載機行業里排名第七、銷售收入10億元人民幣的機械巨子40%的股份。
即使已經拿下山工40%的股份,這還遠遠不能滿足卡特彼勒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的遠景要求。
就在幾個月前,有媒體披露稱,卡特彼勒布局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計劃實際上更為龐大,中國機械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幾乎都被列入其并購計劃中,包括廈工、柳工等等。且"游戲規則"都由卡特彼勒制定:合資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戰略下進行,限制使用中國企業原有品牌;把中國企業建成具有能生產卡特彼勒產品的企業……
雖然這一傳言難辨真假,但山東乃至全國的工程機械行業正成為國際并購巨頭的角逐戰場已是不爭事實。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已成為外商投資的主要領域,而且跨國公司在裝備制造業的投資都把首要目標瞄準行業排頭兵企業,其戰略意圖昭然若揭,不僅僅想占領中國市場,而是要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在中國整合市場和資源,把中國的裝備制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確保他們在全球市場的絕對優勢。"身處國企改制浪尖上的廈工機械董事長王昆東在面對跨國公司的并購時,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擔心。
但是,面對外資瘋狂進攻,國內企業正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技術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隨著外資的不斷進入,特別是在跨國巨頭欲主導國內產業的形勢下,國內企業的價格優勢并不能長期保持。因此,可能形成技術研究缺失又無后續的技術與人才支持的惡性循環。
跨國問題專家、山東大學教授孔慶鋒指出,"對于外資在機械領域展開的并購,國內企業如何抉擇將顯得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