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是內燃機的核心競爭力
從內燃機技術工作者到內燃機生產經營管理者,從內燃機產品的出口經銷商到進口經銷商、維修商和技術服務商,筆者全方位接觸了國內外內燃機產品制造商、經銷商和終端用戶,對于我國內燃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關鍵在于要很好地解決產品的可靠性問題。
可靠性成軟肋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發動機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如何”將是他們決策下一次購置時選擇你還是拋棄你的成敗關鍵,甚至會立即影響到其他用戶的選擇。也就是說,內燃機產品的可靠性將決定其市場規模。
可靠性好的發動機受到用戶的青睞,必然會像滾雪球一樣建立起日益壯大的市場規模;可靠性差的發動機必然會遭到用戶的無情唾棄,市場規模日漸萎縮。而內燃機工業的特點就是規模經濟工業,沒有市場規模,靠什么支撐你的經濟批量?沒有經濟批量,你哪還有為技術進步和生產發展再輸血造血的功能?
然而,我國內燃機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可靠性差距,自我喪失了市場規模。從總體上來說,我國內燃機產品只是游離于低端客戶市場,等這些低端客戶有了經濟實力后,他們會無情地拋棄低端產品轉而成了發達國家內燃機產品的高端客戶。現在,國內很多大型車輛和工程機械企業不也都是選擇進口高可靠性發動機匹配高端產品嗎?因此,內燃機產品的可靠性絕不單純是技術問題,而是影響市場規模的產業戰略問題,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國內燃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解決好這個問題,產品可靠性就會成為我國民族內燃機工業的死穴!
產品可靠性是品牌法寶
其實,國外有些知名品牌內燃機的最低燃油消耗率并不比國產的低,但這并不能說明問題。實際使用的內燃機都是在變負荷、變轉速的二維變量面工況范圍內工作,好的內燃機產品在面工況范圍內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以及在相當長的使用時間內能保持這種優良綜合性能的穩定性,而穩定性是以可靠性作保證的。這才是用戶所需要的內燃機!世界知名品牌內燃機正是具有面工況而不是點工況下的優良的綜合性能、和以可靠性保證的長時間的性能穩定性,而受到用戶的青睞。
日本五十鈴中央研究所副社長賀川義雄說,五十鈴公司追求的是產品的可靠性。這恐怕就是這些內燃機企業巨頭成功的關鍵,是他們掌控企業生命的命穴,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憑著他們的產品可靠性技術,謀建巨大的市場規模,再在巨大的市場規模條件下取得巨大的商業利益,進而為產品的再發展輸血。
引入航天產品標準
內燃機產品的可靠性與產品設計、制造工藝、原材料有關,也與我們的政府職能管理部門對內燃機產品的指標考核和質量監督有關。首先,質量監督部門要由從單純檢驗出廠內燃機產品的動力性、經濟性、點工況下的排放考核轉向注重產品可靠性、投放市場后的排放以及售后用戶質量反饋的評價考核上來。
其次,產品的設計要根據產品投放市場后在不同匹配條件下出現的不同情況,進行可靠性的設計改進。高科技時代以微觀為特征,細節決定成敗,內燃機作為高度協調的熱動力精密原動機,可靠性的提高在發動機大的結構確定之后就很少通過對結構作大的改動來實現,更多的是注重細微結構上的累積改進。
再次,工藝保證手段。我國內燃機行業技術上舊的傳統習慣勢力極其根深蒂固,只注重點工況下的出廠性能檢定,不看重產品的可靠性檢測;死守原引進技術產品的設計結構,而忽略在中國使用條件下的結構細節的進一步優化改進,導致產品可靠性退化。這種退化在一定時期內雖不足以導致低端用戶流失,但只不過是偏安一隅,遲早又會為其他先進技術機型所取代。
在提高內燃機可靠性方面,我國航天科技人員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們嚴密的組織和鍥而不舍的追求,在飛船發射、運行、檢測、回收各個環節始終追求嚴絲合縫、萬無一失的可靠性。如我國內燃機工業也像航天人抓可靠性那樣來抓內燃機產品的可靠性,也一定能贏得中國的大市場、世界的大市場,奠定內燃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
(作者系深圳市福盛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