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未來將逐漸企穩
中國經濟未來將逐漸企穩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7月份擴張速度減緩,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意味著中國政府在通脹壓力有望繼續緩解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采取任何強硬的緊縮措施。中國央行上周二對國內經濟發表樂觀言論,稱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有利于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CFLP)與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份的52.1降至51.2,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但卻是連續第17個月擴張。
CFLP分析師張立群預計,未來中國經濟將逐漸企穩,2010年經濟增幅可能在9.5%左右。
央行:經濟朝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認為,二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基本面進一步回升向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仍持謹慎樂觀看法。
經濟增長表現出一些放緩跡象,但基本面依然良好
雖然當前經濟增長表現出一些放緩跡象,但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較大,但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依據是:制造業景氣指數仍在50%以上運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穩定增長態勢不變;全球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6月份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等等。
物價上行壓力有所減緩,未來價格翹尾因素減小
上半年累計,CPI 同比上漲2.6%,比上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總體呈上漲趨勢。但6月份CPI 同比上漲2.9%,比上月低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物價上行壓力減緩。上游PPI、CGPI(企業商品價格)漲幅也有回落,有利于下游物價的穩定,物價上漲壓力略趨緩解。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分析
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高增長、高就業、低通脹的良好態勢,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然而,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錯綜復雜,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
"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數和部分宏調政策的影響。盡管經濟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它仍運行在正常的增長區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解讀當前的數據,回調是經濟回暖過程中的主動調整,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應以穩定政策為主基調,堅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應在五個關鍵詞上下功夫。
"穩增長"--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落實和完善擴大消費政策,加快建立消費可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與此同時,既要擴內需,又須穩外需,兩者不可偏廢。
"轉方式"--下更大氣力抓好節能減排,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改革"--深化資源環境、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控通脹"--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把握好信貸投放力度、節奏、重點,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保民生"--保持就業穩定增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復雜之年,中國經濟正中流擊水,駛向穩定增長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