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環保產業成為支柱產業路有多長?
“經過幾年發展,成都市節能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孫勤懷告訴記者說,截至去年底,節能環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20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00億元/年,增速達到25.9%。同時,成都市還擁有四川聯合環保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變壓吸附分離技術工程研究推廣中心、國家煙氣脫硫中心、國家碳—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究中心。
據了解,根據“企業主體、政府引導,職責明確、制度聯動,科技支撐、創新引領,強化監管、規范市場”的基本原則,作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技術支撐和物質基礎,近年來,節能環保產業在成都市迎來了大發展。
產業處于什么位置?
列為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加快規模化、產業化、集中化發展,帶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
2015年,成都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是成都市建設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期和創建國家生態市關鍵的一年,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非常期。要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全市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要率先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
成都市環保產業協會會長朱建平介紹說,按照《四川省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和成都市工業“1313”發展戰略,成都將重點打造以金堂縣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基地為核心,高新區、成華區、錦江區配套發展的節能環保服務業聚集區。預計到2017年,總產值預計將達到500億元。同時,結合當地市場需求和區域特點,將有針對性地培育扶持5家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裝備生產企業,從而基本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節能和環保裝備產業鏈。
據介紹,成都市唯一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位于金堂縣,基地基本形成了以環能德美、美富特膜等為龍頭的水處理產業鏈;以成都云白、先河環保等為龍頭的大氣污染防治產業鏈;以四川長虹、成都博羅等為龍頭的固廢處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以士蘭電子、康力電梯等為龍頭的節能產品產業鏈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態勢。“東有宜興、西有金堂”的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環能德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磁分離核心技術的生產制造、裝備服務提供商。” 環能德美行政總監羅勇介紹說,由于磁分離技術適合處理水中懸浮物,公司的市場方向主要集中在對冶金鋼廠廢水、煤炭礦井水處理,以及市政領域針對黑臭河的治理上。目前,公司已經占有了國內冶金鋼廠廢水處理近80%的市場份額。
“到2020年,全市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產業優勢體現特色和產業規模達到西部領先、發展水平達到全國先進的愿望將得以實現。”朱建平如是說。
發展緣何仍然滯后?
龍頭企業少,大部分規模較小,還沒有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企業
“雖然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取得了一定發展。但放眼全國,發展仍然滯后。同時,基礎薄弱、水平較低、支撐不力。”孫勤懷這樣認為。
據介紹,盡管當地省市相關部門已在園區建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扶持補貼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出臺了不少支持政策,但由于節能環保龍頭企業較少,大部分集中在較小規模水平,整個節能環保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截至目前,成都市還沒有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同類企業。
孫勤懷表示,本著環保政策催生產業需求、產業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觀念,成都市環保局將繼續加強部門聯動,主動承擔起協同推進環保產業的職能,積極開展污染防治技術和環保咨詢服務的環保準入、示范推廣、環境監督、環保信息發布和技術規范等多方面工作,不斷擴大環保產業有效需求和現實需求,進一步加快建設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創新體系、評價體系、環保設施運維體系、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服務體系,大力促進當地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
企業需要哪些政策?
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發展政策,積極引導、扶持和規范市場有序發展
走訪過程中,當地企業負責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和期盼,希望政府部門更加全面系統地總結完善和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環保產業發展政策,積極引導、扶持和規范環保市場有序發展。
作為典型的政策引導型產業,目前,成都市環保部門正在深入開展全市環保產業現狀調查,進一步掌握當地環保產業結構、發展趨勢,全面了解產業需求和市場走向,積極協同經濟主管部門加緊制定全市“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力求環保產業發展更加務實、更有保障。
在政策扶持發展方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用好、用足國家相關政策,特別是財稅、金融、信貸、科技、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的同時,還將不斷完善生態補償、資源綜合利用、綠色保險和綠色信貸及證券、貿易、認證等相關政策,進一步引導、鼓勵投資機構或環保企事業單位加強自主研發、引進吸收、營銷服務,加快環保裝備和產品本地化、專業化、市場化步伐。
同時,成都市還將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企業研發、自主創新能力,以環保技術工藝、產品設備評價與示范,以及大力推進集團化發展等形式,扶優扶強,大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和特色企業,力爭盡快形成一批以環境工程承包為龍頭,集研發、設備成套和制造于一體的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出有競爭力的高質量主導產品與系列產品。
此外,成都市還將通過創立環保名牌、規范環保產業市場,以及通過各專業化、特色化環保企業的拉動、引領和示范作用的發揮,逐步提高成都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成都市的產業結構轉型和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