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發現促進煤液化的新型催化劑
德國馬普學會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種催化劑,能將傳統技術難以液化的“高品礦”煤轉化為制備柴油的原料,為解決日益緊缺的石油資源開辟了新路。
煤液化技術是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緩解石油緊缺的重要途徑,是美、日、德等國的儲備技術。最傳統的煤液化技術是利用催化劑將煤中的化學鍵“打碎”,使其成為較短的碳氫化合物鏈,處理后的液體可以作為制備柴油的原料。但這種技術只適用于形成時間較短的低品礦,對于儲備較為豐富的高品礦,由于其內部碳氫結構較為穩固,傳統方法的催化劑無法產生作用。
德國馬普學會煤炭研究所的馬蒂亞斯·黑內爾等人發現,由硼和碘組成的可溶性催化劑能夠分兩步擊破高品礦的致密結構。首先,這種催化劑能夠向碳氫鏈間的高穩定性碳-碳雙鍵中加氫,使其成為相對“脆弱”的碳-碳單鍵;然后,催化劑再擊碎碳-碳單鍵,使原來的碳氫化合物致密網絡成為許多長短不一的碳氫化合物鏈,而此時的煤已成為可以制備柴油的液體。這一成果發表在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雜志國際版上。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能源學院負責人哈羅德·朔貝特說,硼和碘組成的催化劑造價相對高昂且目前還不能多次循環使用,因此這種催化劑還不能投入市場。但黑內爾等人的研究使尋找能將任何煤轉化成液體的低成本催化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