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產業振興規劃在收儲中“潛行”
本報訊 雖然國內有色金屬產業期待的行業振興規劃至今仍未出臺,但有市場人士指出,近期國家物資儲備局頻頻進入市場收儲多種金屬,展開新一輪大宗商品收儲計劃。這意味著,有色產業振興規劃已通過收儲等形式率先發力,提前運行。
目前,國儲局正展開進入牛年后的首輪有色金屬收儲計劃。據國內鋅廠有關人士透露,國家物資儲備局將于今日就購買鋅召開投標會議,預計國儲局將購買約10萬噸精煉鋅。此前,由于需求疲軟,為扶持國內鋅廠,國儲局已于今年1月收購了5.9萬噸精煉鋅。
而就在本月20日,國家物資儲備局剛剛購買了第二批原鋁,價格為12500元/噸,數量為29萬噸。其中,中鋁銷量為14萬噸,其余的被六、七家鋁廠平分。去年12月,國儲局第一批收儲中以12350元/噸的價格從八家國內廠家手中收購了29萬噸原鋁,其中從中鋁公司收購了15萬噸。
針對國家物資儲備局頻頻入市采購有色金屬,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專家指出,“收儲”是即將出臺的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的主要措施,對于扭轉國內有色金屬骨干企業庫存高企的困境有直接作用,而且目前鋁、鋅等有色金屬價格已跌至成本價以下,急需提振,國家物資儲備局密集收儲對于緩解這些企業壓力作用突出。“實際上,有色產業振興規劃已通過收儲等形式率先發力,提前運行”。該人士說。
據了解,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包括落實及增加收儲計劃、推動跨行業、跨地區兼并重組以及國外資源并購、落實直購電試點、降低電價、合理調整稅費以及加強對重點企業技改的支持等九大建議。其中,落實及增加收儲計劃和行業并購重組被放在比較優先的位置。
麥格里銀行近期有研究報告分析,對于那些已經被收儲的鋁廠、鋅廠等企業,他們面臨的庫存壓力已經相對較小,現金壓力減輕,由此可能使得市場拋售壓力緩解,從而使得部分金屬價格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
不過,市場各方對于收儲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金屬價格保持穩定仍有懷疑。“相對于中國1300萬噸的鋁消費量來說,國家的收儲還只是杯水車薪。”南華期貨分析師張一偉向記者表示。
全球經濟的衰退和房地產、汽車業的持續低迷,使得金屬市場不被看好,庫存量也不斷增加。有關數據顯示,從2008年12月以來,LME6種金屬庫存總量累計增長已經超過60%。上周,LME金屬庫存加速增長,鋁與銅的庫存分別增長7.49%和5.01%,其中鋁庫存已經突破300萬噸,繼續刷新庫存高點,這給價格帶來沉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