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中國再制造
“中國已經成為寶馬集團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今天新工廠的奠基標志著寶馬集團在中國的成功發展開始新的篇章。我們將信守對中國的承諾,為中國客戶帶來獨具魅力的新產品,并加強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市場的長期發展。”
6月2日,專程從德國趕來參加華晨寶馬新工廠奠基儀式的寶馬集團董事長諾伯特-雷瑟夫用這樣的開場白,拉開了奠基儀式的序幕。
隨著新工廠的開工,寶馬在中國的產能大幅增加,總預期達到30萬臺,一舉超過在中國耕耘了近20年的奧迪的產能。而在奠基儀式現場,多款展示的寶馬車型則透露出了華晨寶馬未來新品的引入路徑。
“2002年,和華晨建廠之前,寶馬在中國大陸的銷量為6700輛。2009年,寶馬在中國大陸的銷量超過9萬輛。今年前4個月,寶馬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一倍。全球沒有幾個國家可以與中國的增長相媲美,未來寶馬將在中國投放更多的新產品。”現場,雷瑟夫用這樣充足的理由和承諾,開啟了寶馬中國戰略提速的引擎。
產能三級跳
鮮有人想到,一度對合資公司產能問題三緘其口的寶馬,原來是在醞釀驚人的產能計劃,而且,剛公布消息,就是投資高達50億元,由4.4萬臺向30萬臺的產能三級跳。
2002年華晨寶馬合資,工廠產能為3萬輛。隨著華晨寶馬的迅速發展,在2009年初就已經產能掣肘,當時,經過生產線改造等,產能由3萬輛擴充至4.4萬臺。
然而,不到一年時間,這樣的擴能就已經變得小兒科。去年底,華晨汽車與寶馬汽車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增資擴產備忘錄,計劃在保持現有沈陽大東區工廠的產能穩步增長的同時,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工廠,以期使華晨寶馬總產能達到30萬臺。
在這個計劃中,第一步是對華晨寶馬既有工廠的擴能,由既有的4.4萬輛增加到7.5萬輛。實際上,這樣的產能增加,與其說擴能,倒不如說建一個新工廠。目前,該工廠的擴能項目已經在進行,到今年底就將達到預期。
第二步就是6月2日奠基的華晨寶馬新工廠,又謂之二工廠。據介紹,2012年建成的第二工廠將根據世界級工廠整體規劃,建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等四大工藝,并建設發動機廠及大型物流中心、大型車輛檢測中心等附屬設施。2012年投產時,該工廠產能將達到10萬臺。
但這還不是全部,華晨寶馬還有產能的三級跳。在新工廠一期產能達到10萬輛后,還將繼續建設,并將根據未來市場發展朝著總產能30萬輛的目標邁進。
華晨寶馬介紹,在二工廠,新的生產設施會將尖端的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建設成為世界范圍內技術最先進和最環保的綠色工廠。新工廠也將在營造開放的工作環境方面樹立新標準。到2012年,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將在建設新工廠的過程中從沈陽雇用及培訓1000多名新員工。
這樣一來,寶馬未來在中國的產能將一舉超越在中國發展了20多年的奧迪品牌。目前,奧迪在中國的產能規模接近20萬輛。
寶馬中國合資伙伴,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評價,“這是華晨、寶馬合作上升到歷史新高度的標志。”
熟悉寶馬的業內人士認為,寶馬在中國發展迅速,單從產能一項就可以看出,寶馬中國戰略加速,其追趕并超越奧迪的野心已顯。
新品導入預期加重
數據顯示,2009年寶馬在中國內地BMW和MINI品牌的總銷量達90,536輛,與2008年相比增長38%,中國已經成為寶馬集團在全球的第四大汽車市場。尤其,華晨寶馬在中國生產的BMW 3系和5系轎車增長迅速,銷量達43702輛。
今年上半年,寶馬的增長同樣迅速,雷瑟夫為中國設定了12萬輛的銷售目標。因此,在新工廠的奠基儀式上,雖然雷瑟夫給出了“在中國投放更多的新產品”的承諾,而沒有明確未來導入國產新產品型號。但在這樣預期下,寶馬引入更多車型國產已不容置疑。
其實,二工廠奠基時擺放的多款寶馬車型,卻已將此露出端倪。現場,新一代3系轎車、新款加長5系轎車等依次擺放。據悉,2012年,寶馬將開發加長軸距的3系Li車型,并同步引進國產,而為了保持3系的操控性,標準版3系將繼續生產。屆時,3系將會同時在新老工廠分別生產新款和現款。
而新一代5系加長轎車已經確定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在第一工廠內,這款車的試生產工作已經開始。
但這兩款車的導入顯然已經不是秘密。更多的新品預期集中在寶馬X1和寶馬1系上。奠基儀式上,華晨寶馬展示了建成后第二工廠的模型,該模型建筑外裝呈白色,俯瞰主體建筑似一個“X”形,很多人聯想到寶馬的X系列車型。
隨后,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證實了媒體的猜測,“新工廠建成之時,就離寶馬X1和新3系國產之期不遠了。”祁玉民表示。
祁玉民還透露,目前華晨和寶馬正在探討1系轎車國產的問題。
曾有媒體列出了華晨寶馬新品的國產順序:今年8月份,新寶馬5系長軸距版將在第一工廠下線,之后新3系加長版也在第一工廠生產,而X12012年將首先在第二工廠投產,至于之后的國產車型,從第二工廠的建筑特色看,寶馬X系列的可能性最大。
對此,寶馬仍然秉承一貫的謹慎,僅表示,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將繼續把最新技術應用于既有產品和未來的新產品上,全面引進BMW高效動力技術(EfficientDynamics),以實現更少油耗和更低排放的目標,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多融合了創新、激情和責任的BMW之悅。
本土化加速
即使不愿意透露更多的車型信息,寶馬在中國本土化速度加快的趨勢已經不可抵擋。
一方面,在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中,這樣大手筆的增資擴產尚屬首次。尤其對于寶馬這樣的豪華車企業來說,在 《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取消,豪華車可以邁過國產化率門檻,且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大多數企業忙于進口搶銷量的背景下,寶馬這樣的國產力度的確難得。
寶馬在新聞稿中,也明確表示,隨著第二工廠的建設,寶馬中國戰略開始提速,今后,華晨寶馬的擴展項目將在更多本地化研發的支持下進行,并將根據市場的發展引入適合中國客戶需求的新產品,技術方面也將全面引進寶馬高效動力技術,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體驗寶馬之悅。
另一方面,在上述提及的50億元增資擴產中,兩個新的計劃分外搶眼。擴建項目將包括一個發動機工廠,更多開展本地化研發活動。寶馬將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投產發動機工廠的豪華車企業。
而且,除了增加合資企業產能、推出新產品、投建發動機工廠外,寶馬還和華晨一起,把合資公司的目光延伸到了出口業務。華晨寶馬董事長吳小安表示,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今后不排除華晨寶馬的產品出口國際市場。
事實上,寶馬扎根中國的本土化戰略早有顯現。從2004年開始,寶馬連續舉辦多屆供應商大會,加大本地化采購,并邀請國外零部件商到中國設廠。
一組本地化采購的數據可以看出寶馬最近幾年取得的成績:2006年初,華晨寶馬在中國大陸的本地供應商僅有46家,采購額20億元;2007年華晨寶馬的本地供應商數即達100家、本地采購額達到36億元;2008年華晨寶馬的本地零部件供應商達到150家,采購金額達到44億元人民幣。2009年,寶馬在華的采購額將由去年的44億元增加至60億元,近200家供應商。
去年5月份,寶馬在全亞洲最大的上海培訓中心開業之后,寶馬在中國的培訓網絡培訓能力達到5萬人/天。這是寶馬為加大人力資源、本地化采購、營銷和經營管理等全面本土化做出的準備之一。
更多業內人士評價,在新廠、新品和本體化研發上做足準備,也就意味著寶馬在中國的發展將進入全新的階段,凸顯著眼于中國的全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