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要為住宅節能作貢獻
最近,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正在組織專家修訂2003年版《居住小區智能化系統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其重點是在原有星級認定的基礎上,對三星級智能建筑提出節水節能節材“三節”的新要求,將節能的理念引入住宅智能。修訂后的《導則》將是建設部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推廣建筑“四節”的相關標準規范和政策措施體系的一部分。為此,記者采訪了該《導則》的主要起草人、中國建筑研究院顧問、副總工程師方天培。 方天培認為,住宅節能是住宅智能化的應有之義,也是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他說,1999年引入住宅智能化概念時,大家關注的是小區最基本的安防和通訊系統。近一兩年,這些基礎的智能化應用已經日趨成熟。目前,我們更為關注的是如何使智能化進一步發展而為“四節一環保”服務。所以,這次在修改《導則》時,我們擬對《導則》中規定的三星級智能住宅提出“三節”和保護環境的要求。方天培透露,《導則》修訂涉及的技術與產品主要包括:集中空調節能控制技術、空調新風量與熱量交換控制技術、建筑室內環境綜合控制、節能型夜間照明控制器、給排水集成控制系統、新能源利用如太陽能發電產品、智能采光照明產品、隱蔽式外窗遮陽百葉、通風智能技術、垃圾收集與處理智能技術等。 小區住宅智能化“三節”如何體現呢?方先生舉例說,我們現在的高級小區普遍都有小區會所,我們可以在對小區會所采用的集中空調控制系統上,研發直接采用數字化控制的技術,這種控制技術的投入使用將會為小區節能20%%;再如住宅房間的百葉窗,如果可以自動隨太陽的光照角度、光照強度進行智能化的調節而選擇合理合適的遮陽位置,也將達到有效的節能效果;在面積較大的住宅小區,太陽能照明技術的智能化應用節能效果尤為明顯,例如夜間的公共照明將會自動隨室外光亮度來進行開關;在節水方面,目前主要是依靠節水器具,我們將會在小區給排水系統的中水處理上進行智能化控制;對于節材,我們主要還是通過對高質量建材的管理評定來引導小區開發商的選擇。此外,對于“三節”問題,我們還將考慮對用戶的能耗、水耗進行智能監控來督促住戶自覺節約能源。 方先生認為,同西歐某些發達國家相比,由于我國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技術還不完善,很多技術還處在研發和試用階段,目前市場上還缺乏成熟的節能性智能產品。他建議通過示范、試點的方法來促進產品的研發和試用,選擇幾個較大的住宅建筑區域作為試點,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后再全面推向市場,這樣既促進了前期的宣傳,更保障了技術的完善。 談及節能性智能住宅小區的當前趨勢及發展前景,方先生說,目前智能住宅產品、小區設施及住宅建筑本身的節能性是我們的研究發展方向,產品的質量和功能只要可以節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那么自然就會得到應用推廣。正如小區安防產品現在已經成為業主的基礎需求一樣,有助于節能節水的智能產品也將得到廣泛應用。另一研究發展方向是住宅建筑本身的節能,例如從建筑屋頂考慮,來設計出最佳建筑傾斜度完成太陽能采集。提到實現這些節能性智能住宅小區的建筑成本時,方先生認為,消費者會綜合考慮短期和長期的收益,如果產品性價比好,在市場上自然會得到廣泛的認可。 另據悉,本次《導則》修訂還涉及下列內容:二星級與三星級的界線劃分、應用詞匯的科學界定、智能家居產品的概念統一、信息家電對廠商的支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