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招商引資謹防惡意控股
集中上百萬資金,到各區縣選擇企業加盟投資擴股,股權到手后,再采取各種辦法抽回投資,通過高進低出轉移效益、移花接木創造可觀經濟收入。這種“成功經驗”是一名投資客總結我省渭北某企業在增資擴股中的賺錢“妙招”。
這位投資客所說的企業,是兩年前當地縣政府大力引進的“投資伙伴”。誰料,在適當規模投資控股后,為了“適應企業發展需要”,一改當初承諾,對企業關鍵部門進行人事調整。接著,通過“關聯交易”高價買進低等級原料及易耗機物料,采取產品“低出”辦法故意制造虧損,通過異地大額財產保險穩定“分流”資金,通過做假賬、假報表人為制造財務混亂,如遇銀行跟蹤檢查便“借花獻佛”惡意騙貸、“綁架”銀行貸款。總之,目的是要把投資抽走,把國有資產與銀行貸款“虧損”為自己的財富,待到當地政府發現時便一走了之。
招商引資包括增資擴股方式,是為了發展經濟實現雙贏。而不少企業對投資者的控股方式缺乏必要制約,再加上一些當地政府與企業單純強調“寬松的投資環境”,對國有資產評估條件偏低,造成惡意控股者有機可乘。針對這種現象,政府、企業應嚴格把關,關注審計監督,防范企業落入惡意控股投資客的圈套。
張武斌 曉 霞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