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行業轉型全面提速
7月26-27日,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中軸協名牌推進委員會成立大會和起草軸承行業質量跨標桿技術標準條例研討會。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兩個會議的召開,對軸承行業的發展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會議在肯定行業近幾年來產能快速發展的同時,高度推崇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這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軸承行業從產能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已經全面提速。
與機電制造業的很多行業相似,近幾年來,軸承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據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到2004年,全國軸承行業銷售收入達446億元,軸承產量達到49.3億套。軸承行業產量、銷售收入提前兩年、出口創匯提前一年,實現了軸承行業“十五”規劃目標。
然而,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將自身的不足暴露無遺。在與主機配套過程中,軸承行業正遭遇著成長的煩惱?!爸鳈C跳躍式的發展,使軸承工業技術指標相對滯后的問題凸現?!敝袊S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張 凡表示,由于技術進步相對緩慢,國產軸承的壽命、可靠性不能完全滿足主機發展的需要,已經影響到行業進步。
同時,由于行業集中度不夠,我國軸承工業攤子鋪得太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1000多家軸承生產企業。而世界八大軸承公司集中在4個國家,其生產占據了世界市場75%~80%的份額。2004年,全球最大的軸承企業SKF一家的銷售額就超過了我們國內企業銷售額之和?!皣鴥绕髽I單個與國際公司相比,既不大也不強。企業總體實力弱,又采取單兵作戰,在競爭中自然處于劣勢?!敝休S協專務委員陶必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擔心地講。
而隨著世界八大軸承公司先后搶灘國內市場,處于產能擴張階段的國內軸承行業幾乎無任何的優勢可言。由于沒有自主品牌,國內企業很難與國外公司抗衡。而且,國外公司品牌擴張的背后是先進的技術和過硬的質量在做支撐。據張 凡介紹,目前,國內軸承行業跟著主機走,有時還跟不上;而國外正好相反,是主機跟著配套件的發展走。
在國際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國際軸承工業的發展經歷了產能擴張——技術擴張——品牌擴張三個階段。目前,國際大公司已經進入到品牌擴張階段,而我們國內軸承行業還處于產能擴張階段。如何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顯然,按部就班只能加大差距。正如張 凡所說:“我們需要三步變作兩步,甚至變作一步去發展自己;提高技術水平與創造世界名牌、中國名牌要同時進行。”
早在年初,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的領導就開始講軸承行業轉型的思想。從當初的想法,到真正實施也就半年多時間。上周的北京會議,可以說是在行業內全面打出“質量效益”牌的一個標志。與會的專家和有關廠家代表對協會提出的在行業內開展質量跨標桿活動給予了高度認同,大家認為,實際上技術基礎就是標桿。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張乃燕認為,在行業內開展質量跨標桿活動是在為行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做準備。在穩定軸承產能發展速度的同時,應該加大技術進步的投入,把提高軸承性能、壽命和可靠性作為軸承行業下一發展階段重中之重的任務。與會代表還對全國軸承行業質量跨標桿技術管理條例(討論稿)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在宣布成立中國軸承工業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的大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學桐就創建名牌產品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與與會代表作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