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還會對整改的情況進行“回頭看”督查
自新環保法實施以來,華東區域已有三次環保約談。從督企向督政轉變,環保約談正漸漸成為環保工具箱中的一件利器。
“約談”顧名思義,通過約談溝通、學習政策法規、分析講評等方式,對下級組織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并規范的具體行政行為。“約”還是“不約”,是問題。中國是一個“面子”社會,一級政府因為某項工作沒做好,被相關主管部門約談,是件很丟臉的事情。正因如此,在環保壓力日漸凸顯的今天,約談才漸漸成為環保工具箱中的一件利器。
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后,華東區域已有三場環保約談。
2月25日環境保護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約談山東省臨沂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
6月16日受環境保護部委托,華東環保督查中心會同江蘇省環保廳對無錫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6月18日受環境保護部委托,華東環保督查中心對安徽省馬鞍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環保約談后的痛定思痛
自2014年5月《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出臺后,環保部的約談工作從督企向督政轉變,開始針對整個地區的環境問題約談地方政府負責人,同時主動向社會公開。
在約談會上,環保部針對出現的問題,不為地方政府負責人留有情面,被約談的政府負責人也常常“痛下決心”。
無錫市市長汪泉說:“被華東環保督查中心約談,我感到很慚愧,聽了通報后,受到了強烈的震動,會后我們將立即部署整改。
馬鞍山市市長魏堯說:“我深感問題的嚴重性,心情也很沉重,壓力很大。全市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我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要負主要責任,我們要借約談的壓力變成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動力,深刻反思,以約談為新起點、新契機,認真制定整改方案,作為第一責任人,對于整改方案,我會再部署、再調度、再落實,全程跟蹤整改過程。
約談這劑猛藥,刮骨療毒之功效
約談無疑能夠讓主管領導“紅紅臉”,而真正目的是讓政府不作為“出出汗”。這劑猛藥能否真正發揮刮骨療毒的作用,一方面,不能滿足于地方政府主動報送的紙面文章,整改是否真的見到了實效,要走下去、真檢查。另一方面,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要有后續懲治和問責手段。目前,地方官員最擔心兩種問責:一是區域限批,即“不達標就限制項目的審批”;二是把環保考核結果與升遷掛鉤。
所以,如果環保部能對那些屢談不改者堅決亮紅牌,通過環境限批等強硬措施,讓無視警告者在徹底整改前無資金、無土地、無項目可發展,這樣,約談的威力才能真正成為治病救人的良藥。同時,環保部門要留后手,通過限批和考核等組合拳,促使督政起到真效果。
整改好不好?還要回頭看
約談不是目的,如果沒有落實整改到位,地方還可能再度被“通報批評”。有些涉及責任追究的內容,還要進一步查處。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表示,一般結合整改的進展和難易程度,環保部給地方的整改時間最長不會超過半年,將這一期限告知地方后,環保部還會對整改的情況進行“回頭看”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