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持續發展有賴自主創新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十一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特點。自主創新是工業界和科技界正在熱議的話題之一,現摘錄幾段中國機械工業業界人士最近有關自主創新的談話,從中可以竅見自主創新與機械工業的關系。
于珍:以自主創新為主才是良性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在參加今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接見記者時說,自主創新與機械工業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創新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持久動力,是推進中國機械工業發展和振新的重要保證。他又說,現在,我們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和戰略機遇期,如果我們不從以市場換技術為主轉向以自主創新為主,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那我們國家的經濟將會停滯不前。于珍指出,機械行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于前沿技術和產業核心技術,用市場是換不來的,用金錢也是買不到的,只有通過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力開展自主創新才能得到。
蔡惟慈:持續發展的支柱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二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說,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頭等大事來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體系的支持,以重點工程為依托,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核心技術自主化,并提高標準水平,發揮標準的基礎性作用。他還指出,要根據機械工業的實際,鼓勵原始創新,要高度重視利用國內優勢資源實現集成創新,還要總結對外開放20多年的經驗教訓,提高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成效。
馬純:推動企業快速、優質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今年3月接見記者采訪時說,“十一五”期間,是中國重汽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五年。這都得益于政府的關心、企業員工的堅持,得益于堅持了自主創新,走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他又說,中國重汽的產品從第一輛飛龍發展到四個品牌再到八大系列,沒有自主創新是不可能發年這樣變化的。他透露,中國重汽今后五年還將拿出200億元人民幣用于自主創新和技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