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應對歐盟環保新指令發布6項檢測方法標準
2005年7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在北京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國際上首批針對歐盟ROHS指令的6項檢測方法標準,這些標準將于2006年1月18日起實施。會上同時公布了18個承擔電子電氣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任務的實驗室名單。 2003年1月27日,歐盟通過了《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種危險物的指令》(ROHS指令)和《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指令),要求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者一方面承擔回收處理的責任,另一方面要求在這些電子電氣設備中不得含有6種有害物質(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WEEE指令從2005年8月13日正式實施,ROHS指令從2006年7月1日實施。 這兩個指令的實施將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歐盟造成重大影響。據悉,2004年,中國對歐盟機電產品出口684億多美元,不算零配件以及其他上游產品,兩指令的實施直接影響到中國467.8億美元機電產品的出口。按照2005年貿易額的增長幅度,對機電產品出口的直接影響將達到560億美元。 為應對歐盟ROHS指令,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充分利用系統科技、人才優勢,積極開展電子電氣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方法的研究。2005年5月,由深圳檢驗檢疫局起草的6項檢測方法標準成功地進行了驗證試驗,并通過專家鑒定,成為國際上首批發布的有關應對歐盟ROHS指令的標準。針對6種受限物質,分別采用原子熒光光譜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HPLC法和GC-MS法進行檢測。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劉兆彬表示,這些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將影響國際標準和其他國家的標準的制定,有利于中國企業出口歐盟,并規范中國的檢測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