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1月份進出口雙雙猛跌
1月份中國進口驟減43.1%,這是表明中國經濟近月來需求急劇下降的又一個跡象,這造成失業率飆升。進出口數據都比預期更為糟糕。
1月份是中國出口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但降速比12月份2.8%的跌幅明顯加快,而進口跌幅也遠比12月份21.3%的跌幅更為劇烈。
經濟學家們告誡說,1月份的貿易數據部分反映出今年農歷新年較早,這意味著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的工作日較少。只有當2月份的數據出爐時,人們才能全面掌握情況。
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彭文生估算,在計入假期后,中國1月份出口下降7%,進口下降35.9%。
不過,從近期其它亞洲出口經濟體的貿易數據看,即便考慮假期因素,許多人也預期中國出口將大幅下降。臺灣的出口在12月下降42%,韓國下降17%,日本下降35%。這三個經濟體都是中國工廠組裝產品所需的零部件的主要供應者。
受到最沉重打擊的是機械行業(出口下降20.9%)和電子行業(發貨量減少28%)。1月份對中國采購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出口訂單接近創紀錄低位,這也許說明中國出口還將繼續下降。
進口驟減可能壓抑近期大宗市場上的樂觀情緒,市場人士認為,作為中國政府積極貨幣政策和財政激勵措施的結果,中國也許看到復蘇的初步跡象。
更低的原材料價格部分解釋了進口下降,但經濟學家們表示,進口下降也反映出民營企業減少投資。與12月份相比,銅材進口下降19%,跌幅超出分析師預測。
“即使考慮了農歷新年的因素,我們還是可以說,金屬市場正面臨著近年來最糟糕的局勢,而且短期內不那么容易復蘇,”北京安信證券(Essence Securities)的金屬分析師衡昆表示。
“政府的刺激方案會增加對金屬的需求,但我認為我們不應過于樂觀,至少現在是這樣。”
由于進口跌幅大于出口,中國在1月份再度出現大額貿易盈余,盈余額達到391.1億美元,略低于去年11月創下的401億美元的紀錄。
鑒于出口大幅下降,若中國官方讓人民幣升值,將面臨巨大的國內政治反對,但接連的大額貿易盈余為指責人民幣低估的批評者提供了彈藥。
若政府的財政刺激方案在未來數月內不能提振對進口的需求,這個問題可能在政治上變得更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