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利:五大因素力促小型挖掘機迅猛發展
近3年來,中國小型挖掘機發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別是2005年,整機重量小于13t的小型挖掘機共銷售了1萬多臺,其中包括出口2000余臺。2005年的外資企業(含合資、獨資企業)銷售小挖近7000臺,國有和民營企業共銷售5000余臺(其中玉柴2668臺、山河智能1015臺、山東眾友651臺、江西南特313臺、合肥振宇283臺等)。2005年國有和民營企業的小挖銷售量約占整個小挖銷售量的40%以上。之所以小型挖掘機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可以歸結為下面五大因素。 市場需要。特別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及西部的四川和中部的河南、陜西等省市小挖銷售異常火爆。 價格因素。自2004年4月下旬開始宏觀調控以來,銀行信貸收縮、按揭不暢,即使有按揭規模也不大,但小挖的售價僅為中型挖掘機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所以更吸引用戶的眼球。 技術門檻。小挖的生產技術、資金壁壘相對較低,不少欲進入挖掘機行業的企業先從研制小挖開始,然后逐步開發中、大挖。 關注程度。前幾年,已進入中國的外資挖掘機生產企業高度集中地生產和銷售20~30t的中型挖掘機,未重視及時開發或引進小挖,沒有預想到中國小挖市場會這么快地興旺起來。 競爭態勢。來到中國的國外專業生產小挖的企業,沒有及時在中國投資建廠或投資規模較小,尚未成氣候,這為本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但是,目前我國在小挖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規范小型挖掘機的發展。這幾年來小型挖掘機發展很快,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這個行業開發小挖的企業有不少,但是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幾年后產能過剩的情況將會出現,引導和規范小型挖掘機的發展應提到議事日程上。 二是有組織、有規劃地進行關鍵零部件配套研發。與小挖配套的關鍵零部件的需求量正逐步增長,其中很多在國內找不到,而進口的時間需要很長,這嚴重影響了小挖的生產和出口。研發小挖的關鍵零部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單靠某一企業的力量恐怕難以完成。所以,應該有組織、有規劃地通過申請政府專項基金、銀行信貸獲得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