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運作,海南產交所促進國資轉讓價值最大化
據人民網海南視窗8月8日訊(謝文湘報道):
海南產權交易所成立一年多來,嚴格管理,規范運作,優質服務,充分利用交易平臺挖掘市場功能,促進國有資產轉讓價值最大化;在辦理產權轉讓業務過程中,切實維護職工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先后接待各類客戶2700余人次。2005年,該所共完成交易額12.74億元人民幣,與評估值相比,進場交易資產平均增值20%。今年交易成交價與資產評估值相比,也有較大幅度提高。其中華盈公司轉讓五指山路土地使用權,評估值65.94萬元,成交價405萬元,增幅515%,海建總公司轉讓海秀路29號土地使用權,評估值559萬元,成交價2100萬元,增幅275%。
由于各方面原因,海南國有產權瑕疵相對較多,部分企業報送的交易資料不夠完整,如轉讓方案中沒有安置職工的部分,或缺少規范的內部決策和國資委批準文件,或評估報告未經核準或逾期,或沒有產權權屬證明等等,為了規避風險,該所堅持原則,嚴格把關,強調按交易規則和交易流程規范操作,并充分發揮律師的法律顧問作用,確保不讓一宗產權轉讓案件“帶病”進場交易。既保證了國有產權流轉順暢,也有效防止了國企改革過程中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發生。
為了更好地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該所除了強調產權市場的制度建設、規范運作和服務意識外,一是非常注重信息平臺的搭建,投資開通了海南產權交易網,并與京、津、滬等全國10多家交易機構實現了聯網,確保信息覆蓋面的廣泛;二是非常注重客戶資源的挖掘,交易手段的改進,不斷提高撮合成交能力。臨高縣曾委托該所轉讓一條小型漁政船,評估價為6.6萬元,縣內有客戶愿以8.8萬元買下,有人建議不進場賣掉算了,后由交易所經過廣泛的市場發動,最終拍賣成交價為12.5萬元,增值了90%。
為了搞好高質量的專業策劃,給國企改制重組和國有資產交易提供技術保障,海南產權交易所集中了一批證券、投資咨詢、產權交易、投資銀行業務的專門人才,其中許多是名牌或重點大學碩士和相關行業資深人士,系統處理過資產重組、改制、債權債務安排等業務,擁有比較豐富的企業改制和財務顧問經驗。一年多來,他們根據產權委托方要求或交易的實際需要,先后制訂了《三亞新華園實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及債務重組方案》、《三亞新華園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為海口市提供了《海口會展中心項目重組的分析報告》、《海口市公共汽車公司改制重組方案》、《關于海口市水務產業資產重組的若干意見》、《海口文化傳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思路》等改制重組方案,對相關國企改制的構架、資產整合、債權債務處理、職工安置、招商引資等提出了操作思路和建議。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