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中國水電行業分析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于進行電力調峰,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在地球傳統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優先開發水電大力利用水能資源。
我國的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技術可開發容量4.93億千瓦,經濟可開發容量3.78億千瓦。不論是水能資源蘊藏量,還是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我國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水力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并不高。截至2004年9月,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了1億千瓦大關,但開發率僅24%左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50-70%的開發利用水平。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水力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2004年我國水電產量達到了3065.2億千瓦時,比2003年上升18.2%,同時,水電裝機容量也突破一千億大關。而水電的資產總計、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都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大部分水電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其中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二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國有大企業的效益堪佳。
小水電從容量角度來說處于所有水電站的末端,它一般是指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水電站。據2003年世界水能大會估計,世界小水電可開發資源大致為1.2-1.44億kW。我國可開發小水電資源如以原統計數7000萬kW計,占世界一半左右。而且,我國的小水電資源分布廣泛,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和偏遠山區,適合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既可以發展地方經濟解決當地人民用電困難的問題,又可以給投資人帶來可觀的效益回報,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它將成為我國21世紀前20年的發展熱點。
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雖然都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民企投資小水電的政策。由于小水電站投資小、風險低、效益穩、運營成本比較低,在國家各種優惠政策的鼓勵下,全國掀起了一股投資建設小水電站的熱潮,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全國性缺電嚴重,民企投資小水電如雨后春筍,悄然興起。國家鼓勵合理開發和利用小水電資源的總方針是確定的,2003年開始,特大水電投資項目也開始向民資開放。2005年,根據國務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計劃和2015年發展規劃,我國將對民資投資小水電以及小水電發展給予更多優惠政策。
我們預測,2005年全國用電量將達到24250億千瓦時左右,同比增長12%。我國正在成為一個令世界矚目的能源消耗大國,而水電資源的豐富空間,使中國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讓水電來緩解能源壓力。2005年,無論是水電行業還是水電設備生產企業在這種新的市場需求條件下,必將迎來新的增速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