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機械業市場需求長增長緩慢
據海外報紙報道,受整體工業改革和投資銳減等因素的影響,俄羅斯機械生產連年來呈現大幅下滑之勢,預計其市場需求在未來幾年內增長緩慢。
1990年機械制造業占俄工業生產總值的30%,1996年下降到17%。從1990年與1997年產量的比較中就可見一斑:1990年該國共生產金屬切割機7.42萬臺,其中精密和極精密的機種為7700臺,計算機數控設備1.67萬臺,此外生產了全自動和半自動電腦操作生產線556條,鍛壓機2.73萬臺,木材加工機2.54萬臺,鑄造機1330臺;而1997年金屬切割機產量僅為1990年的12.6%,鍛壓機為4.3%,木材加工機為8.7%,高效率機械只生產了100臺。
據世界統計資料,俄機床制造業已從1990年的全球第3位跌至1997年的第20位,實際市場需求則降到32位。
除機床外,俄整體機器制造業的生產也大幅下跌。其中農業機械制造業、電子技術制造業、儀表制造業產量下降一半以上。同時,俄開放自由貿易后,進口機械對國內機械業沖擊很大,象生產聯合收割機、鍛壓機及拖拉機的設備利用率不到10%,而且有超過半數的生產設備已經老化。
機械制造業產品利潤降低使該行業在1995-1997年財務狀況惡化。1995年利潤尚有17.9%,而1997年則降到7.4%。在1995年虧本的公司占總數的19.8%,而1997年上升到41%。債務問題日趨嚴重。1997年積欠債款已從1996年的63.2萬億盧布漲到84.5萬億盧布(22.82盧布約合1美元),有近75%的機械制造業者拖欠國家債務。
因風險較大,銀行和國內外投資者不愿向俄機械制造業注入資金,85%的投資只好來自企業本身。在1992年到1996年因生產縮減導致該產業接受投資銳減,1996年投資額比1995年少80%,1997年投資總額再度比1996年減少5%。
另據1998年1月1日的統計數據顯示,俄國機械制造業的335個科研機構因經費長期不足和持續不斷的裁員使科技開發能力有下降的趨勢。
據推測,在正常的經濟發展狀況下,俄金屬加工機年需求量可達到10萬臺,1997年全俄產量尚不足此數的10%,且多數是效率不高的機種。俄國經濟部預估,到公元2000年前,該國金屬切割機需求只能增加2%,鍛壓機增加4%,其它機械增加12%。而到2005年,預計機床需求量僅比目前增長50%,這種緩慢的增長,令機床制造業者很難脫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