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利好支撐機械行業有望實現15%增速
增值稅轉型改革和拉動內需政策對機械行業而言是雙重利好。預計2009年機械行業工業總產值將增長15%左右,實現利潤和出口創匯將增長10%左右,全年經濟運行態勢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2月1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機械工業2008年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中機聯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對2009年機械行業的發展形勢做出了預判。
蔡惟慈強調,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近日對機械行業100多家骨干企業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去年1~12月,規模以上企業累計新增訂單比2007年增長18%。一方面,企業在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后,1~12月應收賬款和產成品資金增速卻比1~8月低,說明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增強;另一方面,一重、二重、哈電、西電、保變等行業重點企業2009年的計劃增速都高于15%。基于此,中機聯對今年機械行業實現15%的增速很有信心。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中機聯公布了最新統計數據。2008年,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達9.07萬億元,全行業產銷分別增長23.43%和23.26%。機械產品進出口總值43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91%;其中,出口2425億美元,增長25.7%,外貿順差477億美元,比上年凈增235億美元,增長97.46%。機械產品自給率超過80%,特別是世界首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通過實際運行考核,標志著相關設備的國產化已取得重大突破。機械工業對全國工業產值、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18.49%和63.93%,對全國外貿出口增長的貢獻率23.55%,較好地發揮了支柱產業的作用。
重要產品產量又上新臺階,在列入快報統計的109種主要產品中,創歷史新高的有75種,占全部品種的68.8%。其中,大中型拖拉機產量超21萬臺,同比增長12.8%;發電設備產量超過1.3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
分析2008年機械工業運行特點,蔡惟慈著重強調了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2008年,機械工業中的小型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在30%以上,從對整個機械工業發展所作貢獻看,小型企業約占六成到七成,超過了大中型企業所作貢獻的總和。
另外,企業資本結構不斷調整,民營經濟抗風險能力增強。2008年民營經濟的工業總產值增長31.76%,比國有、三資企業分別高15.37個百分點和10.8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4.36%,比國有、三資企業分別高19.94個百分點和19.2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已占機械工業的半壁江山。
調整振興規劃三大亮點
蔡惟慈預計,2009年金融危機對機械工業的滯后性影響將進一步顯現,雖然重大裝備和大型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仍較旺盛,但多數量大面廣的中低檔機械產品,尤其是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小型機械制造企業將面臨需求萎縮的嚴峻局面,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壓力加大,優化出口產業結構的任務日益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