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需求制約中期仍下跌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打壓基金屬需求,需求是制約金屬走勢的根本因素。下游需求若持續無明顯改善,銅價仍將延續弱勢。嘉能可計劃關閉兩個銅礦的消息提振銅價,近期銅價仍以反彈思路對待,但中期仍是下跌趨勢不變。因此大的格局依然偏弱,具體走勢將有震蕩。短期關注41000元一線壓力,中期42500-43000元/噸壓力。
美聯儲升息仍不確定 我國通縮勢頭有所緩解
一些交易商在中國小長假前結清空頭頭寸,且對中國政府祭出新的經濟刺激舉措抱有期望,以及一些供應受阻的消息,如本月初,暴雨和狂風導致智力部分銅礦預先關閉,而3月底的洪水已經削減智利3月和4月的銅產量。Aurubis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南美地區風暴增多,可能沖擊全球銅市場供應,也有可能在年底對全球前兩大銅生產國的產出造成干擾。自由港則稱,受銅 價大幅下跌影響,將El Abra銅礦的開采率下調約50%,并裁員700人,2014年El Abra銅礦銅產量約在16.6萬噸。這些扶助銅價作出反彈,重返5100美元上方。中國假期期間,暫時不像之前那樣源源不斷的傳出壞消息或者帶來憂慮,加之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油價上漲、歐洲央行可能擴大貨幣刺激措施的跡象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股市反彈,促使投資人回補空頭,一度突破5300美元達到8月11日來最高。嚴格來說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并未消除美聯儲是否在本月稍后升息的不確定性,銅價回落后企穩于5100美元上方,沒有持續下滑。
我國雖然制造業加速收縮勢頭有所緩解,而且PMI數據繼續使得市場預期未來穩增長仍會有包括降準、降息、財政擴張在內的多種政策寬松支持,但整體形勢仍不樂觀,畢竟官方PMI數據降至50以下,并創下自2012年8月以來新低,財新PMI數據為逾6年來最顯著放緩,雖然有部分傳統產業繼續加大結構調整,以及京津冀等地加大治理大氣污染力度,主動放慢生產等客觀因素, 但也反應出當前制造業增長動力不足,內外需求疲軟態勢不改,通縮風險顯著,加重了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還是對銅價構成壓制。
我國精銅產量穩中有升 全球供應仍維持過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國內精銅產量為66.4萬噸,同比增9.6%,環比減少4.2%;1-7月精銅產量441.0萬噸,同比增9.1%。海關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進口精銅26.0萬噸,環比增1.8%,同比增6.0%。1-7月累計進口193.8萬噸,同比減少8.8%。由于6月中下旬進口開始有盈利,進口量在淡季出現小幅增加也屬意料之中。海關數據還顯示,7月進口銅精礦96.6萬噸,環比下滑
2.3%,同比增7.2%,由于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冶煉廠7月中旬才陸續完成檢修,而且處于下游的消費淡季,廢銅進口有所提升,均對銅精礦需求造成一定影響。7月進口廢銅35.8萬噸,環比增13.1%,同比下滑0.5%,廢銅進口環比有較大增幅,但仍未真正改變國內廢銅供應持續偏緊的現狀。
2015年1-7月全球精銅產能利用率呈現為年內穩步增長格局,其中,亞洲、非洲、北美的主要產銅國產量多呈現增長局面,南美和歐洲主要產銅國產量也相對穩定,令全球產量繼續增長。
消費方面,1-7月全球主要國家中,盡管也有不少消費同比都相對平穩或有小幅增長,但也有一些出現負增長格局,令全球精銅消費增幅受到一定限制。綜合來看,供需均有增長,但消費增幅相對低迷,全球供應仍維持過剩格局,年內過剩呈現逐步擴大格局。
現貨采購并不積極
現貨市場上,貼水逐步收窄并出現小幅升水狀態,雖然有部分下游對美聯儲是否加息及中國經濟恢復仍有懷疑,擔心銅價會反復,購貨也并不積極,但也多在按需購買,同時,也不少下游在小長假前有入市接貨的行為。廢銅市場方面,整體交易仍顯謹慎,但也有部分下游 9月需求有期待,而且覺得價格風險已經得到釋放,因此試圖少量抄底補貨,只是持貨商要價堅挺,低
價購貨并不容易。
行情展望
隨著銅價下跌,一些銅礦將不得不減產甚至關閉,國內部分冶煉廠限產挺價,同時部分投資者看好金九銀十消費好轉,加上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國內銅價相對強勢,滬銅方面短期內仍可較倫銅樂觀一些。但考慮到基本面和宏觀面還缺乏數據支持,避險情緒還可能再度主導市場。技術上,價格運行于主要均線附近,相對強勢的同時,上方仍面臨壓力。整體看基本面仍以利空為
主,因此大的格局依然偏弱,具體走勢將有震蕩。短期關注4.1萬一線壓力,中期42500-43000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