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軸承企業應如何開拓國外市場
隨著國內外市場的不斷融合,我國軸承行業也逐漸融入國際軸承貿易大家庭,參與更加廣泛的國際軸承市場的競爭。今年上半年,我國軸承出口到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創匯50306.81萬美元,同比增長26.40%。我國的許多軸承生產企業都已將出口作為增加效益、提高知名度與競爭力以及持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而隨著國際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如何先于對手在市場中找到金礦、挖到金礦,成為制勝的關鍵。
瞄準北美主機配套市場
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地區是世界最大的軸承生產、消費地區,也是最大的軸承進口市場。美國目前每年消費軸承約80億美元,每年需進口軸承約20多億美元。預測至2005年軸承消費量將提高到120億美元,需要進口軸承40億美元。據統計,美國主機前市場(主要指直接面對主機客戶)用軸承所占比例約52%,一般維修用軸承占48%。大體上美國汽車工業占滾動軸承消費量的31%,機器設備制造業占26%,宇航用的軸承占7%。
美國軸承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有三大勢力:一是以鐵姆肯為代表的美國軸承制造商,控制了70%以上的軸承市場;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幾大發達國家的軸承出口商,基本上左右了美國的軸承進口市場;三是東歐諸國,他們集中管理,統一對外。
美國一直是我國軸承出口的最大市場,對其出口份額也在逐年增長。我國軸承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不僅有本土知名公司,還有眾多的世界知名公司。我國軸承企業的實力和產品質量還難以與之抗衡,還不能在前市場與之展開真正的較量。我國軸承出口企業應借鑒國內個別企業部分產品打入美國前市場或在美國合資辦廠,將自己的產品直接為美國主機廠配套的經驗,在鞏固發展后市場(主要指維修市場或經過中間商)的同時,積極競爭前市場。
此外,為了對付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防止美國軸承制造廠一而再、再而三的傾銷投訴涉及我國,為了更進一步擴展輸美軸承市場,直接打入用戶工廠,增加利潤,出路只有一條:就是與美國經銷商合作,或單獨在美國成立經銷公司,雇用對軸承市場熟悉的美國人工作。因為一旦成立合營或投資成立獨營公司,其輸入軸承的進關價格將不作為傾銷決定的比較價格,其最后對使用顧客的售價將作為比較價格。雖然其在美獲得的利潤必須付稅,但具有顧客穩定,價格波動少,避免進口商中間盤剝,市場情況了解迅速,經營靈活,新技術吸收方便等益處。
鞏固亞洲傳統市場
在亞洲市場中,日本為我國軸承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其發展重點放在了高附加值軸承上,普通軸承主要依靠進口。我國普通軸承產品的質量已可與日本產品媲美,且價格低廉。
我國香港、韓國、東南亞和我國臺灣曾是我國軸承產品的轉口貿易地,該地區已成為微小型家電、計算機等新興技術與勞動密集相結合產品的主要加工區,擴大對其高檔次微小型軸承的出口前景光明。另外應充分發揮該地區轉口貿易集散地及與歐、美貿易摩擦小的優勢,以此為跳板逐步敲開歐美高附加值軸承產品市場。
在亞洲市場中,我國軸承出口的重點市場是日本、我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最具潛力的市場是阿聯酋、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
力拓拉美、非洲潛力市場
我國軸承的產品技術與質量水平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目前我國對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軸承出口額只占出口總額的5%左右。未來幾年正是發展中國家逐步向工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其對軸承的需求成倍增長。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軸承產品和技術出口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近年來,我國的家用電器、摩托車、發電機組等機電產品對拉美和非洲的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因此這些地區已成為我國軸承出口最具潛力的市場,應加大開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