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裝備制造業撐起中國制造脊梁
目前,沈陽重工集團生產的隧道掘進機正在用于沈陽地鐵建設,同時拿到國內地鐵工程14臺共計16億元金額的訂購大單,打破了中國隧道掘進機供應被少數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這只是東北裝備制造業近年迅速崛起的一個縮影。
國務院新近批復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提出:“要把東北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這是催人奮進的區域發展目標之一。憑借雄厚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東北裝備制造企業正在向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勇敢承擔起用中國裝備撐起中國制造的重任。
在承接轉移中培育世界級選手
當前,國際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加速推進梯度轉移。而中國東北地區產業基礎完備,正努力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地區。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周喜鼎告訴記者,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外商投資重點,今年以來全省新批裝備制造業外商企業2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超過50%。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在承接轉移中重振雄風。今年上半年黑龍江裝備工業實現產值422.1億元,同比增長12.5%,占全省GDP比重上升到14.4%。遼寧裝備制造業擺脫困境,一舉成為全省第一大產業,上半年增加值實現634.6億元,增幅達34.5%,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成為帶動全省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通過與外資企業并購重組,東北裝備制造企業提升了管理和技術水平,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選手”脫穎而出。沈陽機床集團成功并購德國著名機床企業希斯公司,在高檔數控機床開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五軸立式加工中心等產品被國際巨頭壟斷的局面。幾年前在國際招標中還處于分包商地位的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也走上國際競爭前臺,與海外巨頭在三峽機組招標中同臺競爭,一舉奪得4臺機組制造合同。
在自主創新中搶占戰略高點
裝備制造業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自主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東北裝備制造業許多核心技術仍依賴追蹤、引進國外技術,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亟待提高。跨國企業巨頭正“虎視眈眈”盯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每一個排頭兵,他們在進軍中國市場中,更加側重整合資源和產業鏈條,確保其全球競爭優勢。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和東北三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裝備制造企業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力求在自主創新上實現突破。沈陽市政府規定,凡被新批準為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的企業,可一次性獲得200萬元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