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對待貿易保護主義的兩種態度
美國眾議院在1月28日晚通過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議案,議案中所包含的Buy America(購買美國貨)條款曾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2月9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明確表示?!爸袊粫嵭蠦uy China(購買中國貨),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國內的商品、國外的商品,我們都一視同仁。”
中國制造產品最近在國際市場也是“步履維艱”。印度近期對中國鋼鐵、化工、紡織等產品實施進口限制措施。2009年1月23日,印方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為期六個月。歐盟近日決定將對中國出口的緊固件產品征收反傾銷稅。據悉,被認定構成傾銷的產品將被征收為期5年平均80%的反傾銷稅,其中最高稅率為 85%。
當前,從美國到印度、再到俄羅斯等歐洲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迅猛發展。中國社科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指出,盡管面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對國內國外商品仍然一視同仁,體現了大國負責任的態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28日在會見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時說,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反對和遏制貿易保護主義至關重要。貿易保護主義看似保護一國經濟,實際上會拖累世界經濟復蘇,對誰都不利。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然而,經過一個月的激烈爭論,美國國會最終于2月13日夜通過了總規模約7900億美元的“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H.R.1)刺激方案中包括國會議員Larry Kissell提出的立法,即美國國土安全局(DHS)簽約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必須用100%美國成分制作。
“Buy America”這一概念來自美國1933年頒布的《購買美國產品法》(BuyAmericaAct)。其宗旨就是為了“扶持和保護美國工業、美國工人和美國投資資本”。該法規定聯邦政府在進行物資采購和公共建設項目時,必須承擔購買美國制造的產品的義務。此外還規定,只有在美國生產的數量不足,國內價格過高,或者不買外國貨將會對美國國家利益產生不利后果的情況下,才可以購買外國產品。
貝瑞修正案背景:1941年美國國防部(DoD)首次啟用貝瑞修正案。貝瑞修正案要求國防部在購買某些產品時,根據軍事準備的重要性購買100%美國成分和勞動產品。這些產品包括服裝和其他紡織品,特種鋼材及食品。貝瑞修正案確保,通過積極的國防工業基礎獲得軍事準備,在戰爭時期為某些重要商品提供可靠的來源。
Kissell修正案把貝瑞修正案的內容擴大到國土安全部:Kissell修正案將把貝瑞修正案的條款延伸到美國海岸警備隊和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 (TSA)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采購。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可以放棄貝瑞修正案的要求,如果某種特殊產品美國不生產,或者無法在合理的時間以合理的成本買到這種產品。Kissell修正案還要求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采用這些條款時,必須與美國簽署的國際協定內容保持一致。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引發了金融危機,而真正的經濟大蕭條是從1930年下半年開始的,始作俑者是一條叫《斯慕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 HawleyTariffAct)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該法案對2萬多種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從而引發了全球貿易大戰,國際貿易因此幾近停頓。正是由于每個國家都試圖將自己與外部危機隔絕開來,結果反而加劇了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世界經濟陷入長達10年之久的大蕭條,此后,國際社會又耗費數十年,才逐步拆除了這一時期高筑的各種貿易壁壘。
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如果說世界可以從大蕭條中學到什么教訓的話,那么,其中最深刻的教訓之一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救不了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