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農機產銷將超過1200億元
未來五年中國農業機械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機遇期。到“十一五”期末,農機總動力預計達8億千瓦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45%左右。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王智才近日在“魅力中國農機市場國際論壇”上如是說。
借2006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技術與設備展覽會暨會議召開之機,“魅力中國農機市場國際論壇”在北京同期舉辦。本次論壇得到了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等部門的支持,由中國農機化導報和漢諾威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舉辦。論壇的召開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加強業內溝通及拓寬商業合作機會的平臺,來自農業部、中德兩國農機協會及中外知名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及專家在論壇上圍繞國內外農機市場形勢、中國“十一五”農機發展布局、農機裝備需求等問題做了精彩演講。
“十一五”將是我國農機化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王智才介紹,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機械的發展,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出臺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并大幅度擴大了補貼力度和范圍,使我國農機工業發展提速,農業機械裝備總量持續增加。到2005年底,全國農機總動力達6.8億千瓦,比“九五”末期增加了30%,高性能、大馬力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增長勢頭強勁。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6.5%,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有較大提高。以農機戶為主體的農機服務組織迅速成長和壯大,以跨區作業為代表的中國特色農機服務模式不斷完善。
王智才說,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將為中國農業機械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農機化發展將呈現四大趨勢,即農機發展區域化、農機與農藝一體化、農機服務產業化、農機產品高性能化,中國農機市場前景極其廣闊。
2006年中國農機產銷將超過1200億元
在論壇上,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和德國農業制造機械協會執行總經理波得·史徹勒分別介紹了中國與歐洲農機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高元恩指出,2005年是中國農機工業的豐收年,農機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農機產銷量大幅度增長,其中大中馬力拖拉機同比增長了53.8%,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產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農機產品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向大型高端產品發展趨勢明顯。2005年以來,60馬力以上拖拉機已成為主導產品,70~80馬力拖拉機成為熱點產品,80馬力拖拉機市場需求趨旺;80馬力小麥聯合收割機備受歡迎,100馬力以上聯合收割機供不應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和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產銷量形勢十分喜人;插秧機產銷又有新的突破;配套農機具也引起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