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改制引進投資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透亮了”
“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搞了這么多年終于透亮了!”“吉林國企改革的攻堅戰打得漂亮!”截至去年年末,我省已基本完成了省及省以下816戶國有工業企業的改制任務,妥善安置了50多萬名職工。沖在國企改革一線的領導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省能交總公司、通鋼、鐵合金、炭素、吉糧集團、吉林紙業、遼源鋼鐵廠、四平聯合化……以前提到這些企業,吉林人不禁要皺眉頭,這些較大企業是國企改革中的老大難企業。這些企業改不了,吉林的國企改革推進就很難。為此,我省及時采取了“開門改制,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策略,把解決歷史問題、現實困難和謀劃長遠發展統籌考慮、整體設計。
為了把引進戰略投資者這項工作全面鋪開,2005年5月26日,我省舉辦了“國有工業企業產權轉讓暨項目招商大會”,吸引了一大批跨國公司、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各類資本參與改制重組。
省國資委匯聚產權招商項目100個,組成5個招商推進組,發動出資企業共組織參與了3次大規模招商活動,僅在東北亞博覽會期間,就簽約7個重點項目,涉及近200億資產的重組,協議金額22.78億元。
在會上,長春市君子蘭集團、銀龍集團、苗苗集團等一批企業實現對外轉讓重組;吉林市市屬18戶重點工業企業中,有14戶實行招商改制,引進資金5.3億元;四平市列入省改制計劃的89戶企業,有41戶引進域內外資金4.3億元。
其中,白城市將23戶企業整體出售給域外戰略投資者,使企業得到改制發展;松原市盤活用好土地、廠房、設備等存量資產,引進域外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改制,使市檸檬酸廠、市啤酒廠等困難企業走出困境;延邊州通過招商引資,盤活資產,使一批長期停產企業重新啟動了生產。全省已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的企業中,有117戶實行招商改制,占16.8%。這些改制招商項目協議引進資金43.3億元,已到位資金22.9億元,可盤活存量資產84.3億元。
除此以外,我省又采取靈活多樣的招商形式,“政府平臺,企業唱戲”,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舉措在我省國企改革進程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據初步統計,列入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共啟動在建項目88個,已到位資金70多億元;引進新上項目80個,預計投資104.5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大大增強了全省工業經濟的發展后勁。 常旭
城市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