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品牌或為中國出口企業的出路
好似浪子回頭,中國出口商們正紛紛轉攻國內市場,此前他們的海外訂單因全球經濟不景氣而遭遇重創.
然而,從衣著服裝到電子產品的出口商開拓內銷市場之路卻難以一帆風順.
盡管出口制造企業有著為領先品牌制造國際化標準商品的記錄,但多數則感到難以涉足中國國內市場,由于競爭激烈,或缺本地品牌以及落後的國內分銷網路.
浙江貝克曼服飾有限公司近期以"布里奧索(Brioso)"商標設立了國內男士襯衫品牌,而其長期以來則一直為意大利品牌貝納通在內的國外品牌生產服裝.
貝克曼副董事長陳建國表示,"去年我們訪問了美國及歐洲,并看到那里的真實情況有多么糟糕,故這促使我們決定更關注于國內市場."
他在位于襯衫制造中心--大陳鎮的工廠會議室里稱,"我們對此已考慮了一段時間,但歐美之行則最終推動我們作出了自己成立品牌的決定."
貝克曼僅計劃逐步脫離為西方品牌制造襯衫,因突然轉變公司商業模式可能將風險過大.
該公司希望,對其本地襯衫品牌的需求將彌補因全球衰退可能導致的出口訂單下滑.
陳建國表示,貝克曼計劃今年通過簽約代理,出售至少100萬件Brioso商標襯衫,或為其目前年產量的約10%.
他稱,"這是一個定得有些高的目標,因為我們已錯過了春夏季,故將不得不寄希望于秋冬季."
零售顧問公司通亞首席中國分析師PaulFrench表示,例如貝克曼這樣的公司預計將遍地開花.
他表示,"這在中國很典型.大家都將這麼做,轉眼間就將在你不留意時出現更多的襯衫商店.但你將不會聽聞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品牌.哪些擁有自有品牌的才能賣得好."
French并稱,服裝公司突破上述模式將是艱苦及昂貴的過程,主要路徑是建立自己的品牌,收購現有品牌.
多數很可能將遭淘汰,因他們尚未做好準備,或無法獲得所需投資.
French表示,"我認為,目前這是一種恐慌性策略.從我交談過的人來看,我不太肯定他們已了解將會遇到什麼情況."
**出口大跌**
中國各行業出口商有充分理由去尋覓新的市場,以抵消訂單占比很大的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消費需求下滑.
今年一季度服裝出口同比減少5%,但其實這遠小于同期整體出口近20%的下跌幅度.
同期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更大幅下滑23%,迫使電子產品生產商亦在國內市場尋求出路.
雖然中國經濟仍過于依賴投資和出口,但其國內消費需求仍正穩步增長.2008年零售銷售即增長21.6%,受惠居民收入增長和政府促進農村地區消費政策.
然來自深圳市超維實業有限公司的MichaelGao表示,企業在轉向國內市場時面臨障礙.該公司生產發生發聲鬧鐘等小型電子產品.
MichaelGao在廣交會期間舉例稱,政府為鼓勵紡織和電子產品等出口而實施的出口退稅,意味著企業轉銷國內客戶時將被迫提高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