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業發展對機床業的要求
再有模具行業設備投資投向數控電加工機床、臥(立)式加工中心、激光加工設備、測量機的熱情也持續走高。我們從海關的相關統計中得知,我國進口數控機床的國別按數量排名依次為日本、中國臺灣、德國、韓國、意大利、瑞士、美國,這與中國模協調查了解到的業內企業采購的情況是一致的。
我國模具生產工藝裝備水平現在仍相對較低,需要大量添置先進裝備。目前,三資企業多使用產地為日本、歐美的模具加工關鍵設備;民營企業經過創業階段的原始積累,隨著規模不斷擴大,模具訂單向高水平延展,也從過去購買較低水平的制造設備,升級換代為日本、歐美的模具加工設備。現在,韓國的機床在我國模具行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隨著國產數控機床水平的提高,也開始被一些模具企業選用。
業內專家認為,日本、歐美機床之所以會在我國高檔模具加工制造設備及測量設備中占壟斷地位,除了與他們的產品質量密不可分外,同時也與他們對中國模具市場的策略有關。他們往往采取主動服務的策略,與模具用戶合作研制開發機床的模具專用功能,量體訂制功能,已從機床產品的生產銷售供應商轉變成向用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服務性供應商。在這一方面,國內機床企業還有待加強。
據調查,模具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與模具增長的產值比例全行業平均大致為1:1,一些發展強勁的企業其投入可達到1:1.5,甚至1:2。固定資產投入中,模具加工設備的投入在80%以上。2007年國內機床消費總額為145億美元左右,約折合人民幣1000億元以上,那么2007年模具行業150億元的銷售額增長,就意味著150億元左右的模具加工設備需求,占機床消費的15%以上,加上模具企業的投入是長期持續的,因此,模具行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加工設備的市場需求不可小覷。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現今模具企業以模具為載體,積極探索模具制件的生產已是一種重要生產方式,模具企業采購制件設備需求旺盛。2007年我國生產的成型設備達17.3萬臺,其中數控成型設備3000臺;進口鍛壓沖壓設備3844臺、及其他成型設備4671臺,模具企業采購鍛壓成型設備、塑料成型設備、壓鑄設備,制造模具外圍設備與模具捆綁延伸產業已形成行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模具行業的專家指出,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模具制造裝備是否精良則直接關系到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因此,希望國內的機床企業能夠重視這一極具潛力的市場,為中國模具行業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加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