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吹響裝備制造業“集結號”
晉江瞄準2000億元
國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給晉江裝備制造業送去溫暖。福建省裝備制造業(晉江)重點基地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金梭近日對記者說:“在晉江設立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基地,是晉江人多年的夢想。而且經過幾年來的籌措,現在《晉江市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終于出爐,它與國家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精神實質是相一致的,這讓晉江機械制造業主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李金梭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晉江市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匯聚了紡織服裝、陶瓷建材、鞋類制造、食品飲料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并形成傳統產業提供“工作母機”的裝備制造業。“晉江市現有裝備制造企業800多家,2007年總產值超100億元。紡織機械、制鞋機械、石材機械等民生機械以及農業機械中的割草機不僅在產量上,而且在技術水平上均居全省首位。”
他說,晉江市裝備制造業發展將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鼓勵企業采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培育一批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集群,壯大紡織機械、制鞋機械等民生裝備制造業,發展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等傳統裝備制造業,努力向石化設備、船用設備等產業升級影響大、關聯度高、帶動型強的數字化裝備領域尋求突破。
“基地將由安海—內坑園與金井—深滬園兩個園區組成。‘十一五’期間,擬建設部分重點項目65項,總投資59.8億元,建成后每年可增加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125.8億元。2020年全市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 李金梭說,目前基地進入征地階段,多方面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為引進精密機械加工、熱處理、電鍍等企業做準備,立足以鞋機、紡機先發展起來。
定位很關鍵
福建省縫制設備行業協會會長、福誠(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宏楠對記者說:“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提出推進紡織裝備自動化,這對我省紡織機械裝備更新換代技術升級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石獅逐步成為閩派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中心,大量的縫制機械通過石獅輻射到全省各地,廣東、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市的服裝企業也大都來石獅“選貨”。在每年“海博會”上,輕紡設備等縫制機械成為除服裝、布料之外的最大看點。
但由于歷史原因,作為國內縫制設備銷售市場之一的福建,長期處于“重銷售、輕市場”的尷尬局面,制造業基礎薄弱。為解決這一瓶頸,林宏楠與他的團隊正在本省范圍內打造一個縫制設備制造產業基地。
林宏楠坦言,國家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首次提出,要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這對于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將是一個重大促進,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愿意嘗試價格較低、風險有保障的國產產品。
“目前,我省紡機、縫制機的年購買額為100億元左右,可本省紡機、縫制機生產水平低、規模小,年產值僅15億元左右。我省需求量與產能的差距很大,還有很大拓展空間,加上我省紡機、縫制機廠商分散,在晉江、廈門、三明、福州都有,很不利于這一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所以,需要一個園區,把這一產業鏈聚集在一起,以降低成本,擴大銷售渠道。”
“定位很關鍵。可以這么說,制造一臺自動化縫紉機的技術難度不亞于制造一輛高級轎車,雖然二者價格相差甚遠。比如發動機轉速,高級轎車一般每分鐘為1000轉;自動化縫紉機發動機每分鐘要5000轉左右,還要求超低音且不會漏油。所以,在紡織服裝業較發達的浙江省臺州市、江蘇省吳江市,均將紡機、縫制機產業定位為精密加工高科技產業,而我省還是將其定位為傳統產業。這對紡機、縫制機產業發展將構成瓶頸,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給予考慮。”林宏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