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進京炒國資國資委“不阻撓不參與”
繼炒房和炒煤后,溫州財團開始把目光瞄準新的投資領域,他們的目標,這一次選擇了北京的國有企業
□ 本報見習記者 袁京力
2月24日晚,首都機場迎來了一批特殊的人群。他們是受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的邀請,由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組織來京考察的溫州民營企業家。
2005年,北交所曾在溫州舉辦推介會,彼時,溫州商人欲試之情就躍然紙上。業界知名的溫州智囊、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德文告訴《財經時報》,此次來京考察的民營企業家有20多位,其中還有一些知名企業,他們每家的資產都在幾億元以上。據悉,此次進京的溫州財團資金總規模至少在100億元以上。
一向擅長于短線炒作的溫州商人也許將轉變以往的投資攻略,北京國有企業改革成了他們新的驛站。
饕餮
溫州財團進京次日,即開始了與北京國有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代表的溝通。
北交所安排的“大餐”讓溫州人十分滿意。
自去年9月始,北京啟動的國企改制開始向溫州財團“招手”;去年12月,北交所到包括溫州在內的浙江多個城市推介180個國企招股項目、金融超市等“商品”。
此后,為了迎接溫州財團的到來,北京還準備了更豐富的投資品種。
據了解,除180個國有企業的招股項目外,北京市還進一步將投資機會上升到這些國有企業的集團層面,使得外來的民間資本在介入時更有可能側重到戰略投資方向。
在北交所有關人士看來,上述引資活動都立足于為北京的國有企業改革引進增量資本。
此外,北交所還推介了部分中關村高科技項目,它們涵蓋醫藥、IT、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對于這些項目的投資,其投資方式將以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為主。
2008年奧運會的一些投資項目也加入到了此次“招商”行列。
《財經時報》從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了解到,這次溫州考察團鎖定的目標主要是一些輕工企業,他們冀望借助北京國有企業的改制來實現溫州民營企業的產業升級,并希望通過對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嫁接,提升溫州民企的層次和素質。
轉型
資金富裕的溫州財團以擅“炒”著名。煤礦和房地產都曾是溫州財團的獵物。2000年開始,溫州資本大量涌入煤礦行業,僅在山西的投資額就高達40億元人民幣。它們的炒房行動則更早些,1999年,溫州資本已進入上海、杭州等房地產市場,此后,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
不過,2005年風云突變。國家安監局關閉小煤礦政策的出臺,使得許多溫州財團控制的煤礦難逃厄運。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的調控房地產業的措施,更讓溫州炒房團被迫撤退。
溫州本地的生存環境也在發生改變。在周德文眼中,在溫州,企業發展空間比較小,受困于立法征地和能源的雙重束縛,這些企業在當地很難壯大,它們必須要有新的突破。
心急難吃熱豆腐
多次參加北京市國企改制討論的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鄧榮霖認為,北京國有企業若改制成功應是有利可圖,目前的困局在于機制不行,通過改制、并引進民營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可以很好地扭轉不利局面。
北京市國資委改革處一位官員告訴《財經時報》,此次溫州財團進京,投資方與改制方是否達成合作意向,完全取決于雙方的談判,國資委一般不會參與。
對于溫州財團而言,組團考察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有人說北京的水很深。”周德文認為,真正要實現投資成功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這是因為,接盤國有企業將牽涉到職工安置、經營權變更等諸多問題,要完善地解決上述問題非常復雜,且絕非一次考察就能敲定。因此,為了事前做足準備,與溫州財團攜同而來的,還有溫州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這些律師將及時地為企業家們提供法律咨詢。
來源: 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