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從“徐州制造”邁向“徐州創造”
用于生命科學領域的生物細胞納升注射器,2008年6月在江蘇瑞祺生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以往這種只有德國才能生產的設備,瑞祺僅用兩年時間就攻下技術難關,形成了全套自主核心技術。2008年10月,一款代表中國工程機械最高水平的500噸全路面起重機在徐工重型總裝車間下線。這臺集中了徐工29項專利技術的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大噸位汽車起重機的國產化......
縱觀2008年,科技創新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激發出強大動力。一個個企業自主品牌、一項項自主創新成果,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由"徐州制造"邁向"徐州創造"的堅實足印。
自主創新業績驕人
去年以來,徐州市企業創新已成燎原之勢。據徐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00年以前,我國50噸以上的汽車起重機全部依賴進口,市場被歐美和日本等工程機械巨頭壟斷。為打破這種被動局面,徐工集團在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建立起技術研發、標準掌控、產權保護等自主創新體系。
徐州雷奧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省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用于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資金在300萬元左右,現已擁有7個高新技術產品、2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同行業中的龍頭老大。
據了解,2008年徐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翻兩番,增幅居全省首位,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創新載體日臻完善
2008年12月,徐州市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項目---江蘇省麻醉與鎮痛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項目啟動建設。項目完成后,將建成3000平方米的基礎醫學實驗和臨床麻醉技術研究平臺,開展圍術期重要臟器功能保護、疼痛信號傳導與調控、無創疼痛監測以及麻醉藥物的作用機理等前沿技術研究。該項目的落戶使徐州醫學院麻醉學科的研究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并成為國內麻醉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同年,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啟動建設,該平臺主要用于軟件產品研發、軟件測試技術研究,為園區企業提供網絡信息技術、網絡推廣、網站設計等服務,向各種基金、風險投資家和上市公司推薦優秀的入園企業。
2008年以來,徐州市不斷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創新載體建設,共有13個省級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戶,獲省撥款1420萬元,位居全省首位。這13個省級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中國礦業大學國家科技園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省沛縣禽類制品深加工共性服務中心、睢寧縣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江蘇省"農易搜"蔬菜購銷服務中心、江蘇省麻醉與鎮痛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徐州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和六縣(市)、賈汪區7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激勵政策助推創新
徐州市堅持把科技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促使企業增強自主創新整體實力、品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富有徐州特色的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和區域性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同時,徐州市還在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科研立項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在質量管理、環境管理、企業登記與年檢、技術基礎工作、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優先服務;在其他資源配置上也盡可能做到優先安排。
這些政策和措施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積極性。據市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4600件。在全市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專利申請的質量也有所提高,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三種專利的申請中,發明專利占據較大比重。
"創新徐州"曙光初照
從去年徐州市自主創新取得的成果中可以看到,我們已經迎來了從"徐州制造"到"徐州創造"的時代:2008年初,徐州榮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在中科院發布的《2008: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6》中,徐州企業創新能力排名第17位;2008年11月,在京舉行的"2008創新城市論壇"上,徐州又拿到"中國城市綜合創新力50強"和"中國最具創新績效城市"兩塊牌子。
目前,徐州在新材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5大領域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0余家。特別是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速度居江蘇5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首,這正是徐州創新能力的代表所在。
《中國城市創新力評價報告》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大學副校長林均敬這樣評價徐州:在城市創新力方面,徐州突出城市與周邊鄉村共贏,實現了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近年來,徐州已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快速"轉身",城市創新的績效和潛力顯著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
關鍵詞:徐州 科技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