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輥業:低端回暖高端復蘇需時日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隨著國家拉動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政策措施的加快實施,一大批基礎性建設項目的集中開工,使飽受訂單減少、庫存增加、回款困難、資金不足之苦的軋輥制造企業,開始感受到一絲市場的暖意。據了解,一些生產線棒軋機、型鋼軋機用輥的軋輥廠,2009年可排產合同與去年基本持平,甚至略有增加,而一些生產大型冷熱板帶軋機用輥的企業,卻依然沒有走出市場需求不足的陰影。
何以會出現小型低端軋輥走俏,大型高端市場冷清的現象?這與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落實有什么關聯?對國內軋輥業調整優化上水平又會產生哪些影響?
需求拉動增長低端軋輥回暖
河北省某生產建筑鋼材的民營鋼廠,去年9月份5座高爐停了3座,上千名員工被迫放假休息,該企業高層對企業發展前景也充滿憂慮,曾坦言,即便將來市場回暖,已停產的3座高爐由于屬被淘汰之列,恐怕也不允許恢復生產了。然而,今年春節剛過,該廠的5座高爐全部開工,周邊生產盤條及小型型鋼的幾家小鋼廠,也將放假的工人召回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國家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將有2萬多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初步推算,可直接拉動1億元左右的鋼材,這些鋼材絕大部分又都是低附加值的建筑用鋼材。此外,如河北省實施的“三年大變樣”大規模城市改造工程,要在拓寬道路、城中村改造、拆除違章建筑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規劃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建筑用材的市場空間。
一些規模小、產能低、裝備落后,特別是北京周邊地區的小鋼廠在去年奧運會期間,迫于環保要求而限產、減產、停產,因而少有鐵礦石、焦炭等原材料儲存積壓,適逢當前建筑鋼材市場需求增加,原材料成本價位不高,盈利空間顯現,自然要結束“冬眠”,伺機蘇醒,加緊生產。而以鋼材產量決定軋輥消耗量的市場鏈條中,以長材和小型材為主的建筑鋼材市場需求轉旺,便很快拉動了其所需的小型低端軋輥的市場增長。
在剛剛公布的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確定在完成2010年淘汰全國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5430萬噸,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產能3200萬噸的基礎上,到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爐,30噸以下轉爐和電爐,共計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在建筑鋼材市場需求相對旺盛的條件下,一些小鋼廠已列入淘汰之列的落后產能極有可能死灰復燃,一些地方政府則出于對區域經濟增長、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等政績的考慮,可能推遲淘汰甚至保護落后產能,并在相關行業產生連鎖反應,這必將對我國鋼鐵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帶來不利影響,有關各方需對可能出現的違規現象及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引起高度關注和規范管控。
高端市場下滑拖累企業技術創新
2008年我國生產鋼材5.8億噸,其中板材占到60%。近年來,在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的指導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一大批現代化大型連軋機相繼建成投產,使我國鋼材品種中板、管、帶比重不斷增加,產品結構得到優化。特別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曹妃甸、鞍鋼營口鲅魚圈、邯鋼新區等新建項目,基本定位都指向精品板材,直接刺激了大型板帶、大型型鋼軋機用軋輥的產能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