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我國模具業發展的新思路
我國加入WTO之后,給國內模具制造業既帶來沖擊,又帶來機遇,總體來說是機遇大于挑戰。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我國加入WTO以前,模具進口業務基本上是屬于免稅產品,國內的模具企業長期以來就不依賴關稅壁壘的保護,存活下來的企業很早就經受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的考驗。而且,加入WTO以后,對國內企業在選擇國外進口生產裝備和鋼材方面提供了更寬泛的選擇余地和價格下調空間,為國內模具制造業在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方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隨著一些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企業集團紛紛進駐國內辦廠,使我們最為依重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因素將不復存在;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也使我們在進入高、精、尖模具制造領域過程中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回顧我國模具行業這幾年來的發展,我們國內的模具制造業總體發展水平良好,企業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增強,既在國內市場抵抗住境外廠商的擠壓,又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但同時,國內模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規模偏小;二是技術偏低;三是涉及領域狹窄;四是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帶動能力不大。綜合以上因素,國內模具制造業總體效益還沒有發揮最好水平,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尚不明顯,為了扭轉以上情況,筆者認為,國內模具制造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影響,心須加強全行業技術和資源的整合。
一是在技術領域要加強分工協作。
近年來,國內模具盡管出口在增加,國際競爭力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于中低檔領域,模具的技術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還要依賴進口,所以國內的模具制造業在各自的領域要加強整合,沒有必要過度競爭,技術開發方面要實行分工協作,相關行業及企業要登高望遠,潛下心思,狠抓新技術、新工藝方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協作、多領域、全方位的科研開發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具產品,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克服關門主義和單打獨行的做法,因為在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前輩和同行們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頭重復做一些別人已經作過的技術工作,導致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二是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
要傾心打造柔性專業化制造平臺,在不斷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規模和專業化制造水平。大規模定制是對傳統的生產模型的一種突破,它克服的單件、小批量與規模效益的兩難課題,為我國模具的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ERP技術的成功應用,已經在部分模具制造企業產生明顯效果,為大規模定制生產提供了可能。ERP不僅對制造企業本身進行控制,而且還將管理延伸到客戶和供應商,將有可能帶動模具相關產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