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普陷過剩“泥淖”銅市相對樂觀?
在美元強勢壓制大宗商品價格上行的背景下,市場仍在一片產能過剩的“泥淖”中發現一絲曙光。在上周六于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有色金屬現貨·期貨互動峰會”上,多家大型企業高層和私募人士表示,由于銅供給降幅大于市場需求增幅、全球顯性庫存處于低位等因素,銅價下探的可能性以及幅度均不大,市場對銅價走勢較為樂觀。
在全球前幾大礦商均歷經“裁員潮”之后,減產以降低成本成為下一步不得不實行的計劃。近期,全球第四大銅生產商嘉能可宣布其位于非洲的Katanga和Mopani銅礦將停產18個月,預計將造成40萬噸銅供應減少。摩科瑞(中國)金屬資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劍表示,全球銅精礦供應增速預計低于需求增速,而中國的基建投資在下半年將出現大概率回升,電網投資也有利于拉動銅消費,銅行業形勢正悄然發生改變。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江西銅業(600362,股吧)等國內龍頭有色金屬企業當前關于銅的銷售情況良好,幾乎每日不留庫存。江西銅業副總經理吳育能表示,雖然大宗商品牛市時代已經過去,市場大多數覺得中國消費很差,但實際上只是消費增幅減少,銅價上行空間還很大。
“由于境外市場對中國經濟不看好、美元指數強勢等因素,銅價到5000美元/噸可能還要往下走。但到今天,成本對價格影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吳育能對記者說,國內至少80%以上的礦商處于虧損狀態,云南地區許多小礦場已經倒閉,銅的開采、冶煉等成本將成為其價格走勢的重要支撐。
金川邁科公司總經理羅盛璋則認為,由于銅供應下降的幅度大于需求下降的幅度,加上全球市場顯性庫存少,產業結構已出現調整,銅價將呈底部振蕩趨勢,不大可能繼續下探。
“與過去高銅價時的顯性庫存相比,如今的庫存水平已經很低。假設銅價再跌,庫存水平將更低。”羅盛璋補充說,國內銅貿易商已大量減少,境外投行也逐漸退出大宗商品市場,產業調結構期間或許會出現偏差,但目前的銅價離底部已經很近,下探的可能性和幅度不大。
然而,仍有市場人士擔憂,鋁代銅是否會成為牽制銅消費需求端的因素。
“我們做過統計,如果合金電纜全部鋁代銅的話,鋁可能多增加消費一百萬噸,但會替代掉兩百萬噸銅,假如銅一年表觀需求為1000萬噸,20%就被替代掉了。”吳育能說,鋁代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銅的三倍,從節能減排和全生命周期來看,銅更加經濟。另外,體現在部分制成品性能方面,鋁不如銅好,銅代鋁制品要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上海如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方華表示,整體不看好有色金屬市場,但仍對銅抱相對最樂觀看法。“銅的庫存不高,所以在對未來價格的預測中,銅價更容易受到政府采購影響等微觀層面或整體經濟回升因素影響。而如鋁、鋅等其他品種過剩量非常大,就算政府給一點刺激政策都未必能解決。她說。
值得關注的是,羅盛璋認為,基于GDP保7的國家戰略目標和股市泡沫破裂,今年四季度銅行業迎來大訂單、半年后政府“印錢”將是大概率事件,在新訂單和通貨膨脹的支撐下,銅價有望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