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前景及策略
近年來,陜西裝備制造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有不少裝備制造企業已經成為國際裝備制造業的新興力量。這不僅滿足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陜西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及工業現代化整體水平的提高,縮短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裝備制造領域的差距,它同時標志著陜西裝備制造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根本性轉變,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裝備制造企業目前制造的產品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并不多,絕大部分產品出口到東南亞或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真正打入歐洲發達國家的產品卻寥寥無幾。有關人士認為,在實現裝備國產化,產品打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后,陜西裝備制造業應該以此為基礎,積極開拓歐洲及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盡快融入國際裝備制造業市場競爭的大舞臺。
走向世界,陜西裝備制造業優勢明顯
陜西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鎮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陜西目前大約擁有裝備制造企業500家,其中大型裝備制造企業30多家。比如,西安電爐研究所、西安鵬遠電爐制造有限公司等是國內電爐裝備研發制造的重點企業。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是我國重型裝備研究、開發制造的重點單位之一。西安重型機械廠、西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壓延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陜西鼓風機制造公司等,在我國冶金裝備制造企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建設機械方面,陜西有西安黃河機械制造公司、西安筑路機械裝備制造公司、西安建設機械設備制造公司等;在電力裝備方面,以西安西電集團為代表;在國防工業裝備方面,陜西擁有西安飛機發動機制造公司、西安閆良飛機制造公司、陜西飛機制造公司等。改革開放后,陜西又涌現出大量的裝備制造企業,包括華興電爐制造公司、西安桃園冶金設備制造公司、華山有色汽修廠開發的公路裝備制造廠等。多年來,這些裝備制造企業通過與國外企業積極開展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先后自行研制開發出大量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品。
陜西裝備制造企業在冶金裝備、礦山裝備、起重運輸裝備、重型鍛壓裝備、大型鑄鍛件等領域的研發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不僅為我國冶金、化工、煤炭、電力、鐵路、公路、航空、水利、環保等部門提供了各種品種和規格的裝備,還為我國整個工業領域經濟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證。
在國務院下達的10項重大技術成套設備中,陜西裝備制造企業參與研制的就有8種,如寶鋼的二期成套設備和三期成套設備。其中,450平方米燒結機由100多臺設備組成,生產線設備總重量達7萬噸;2050毫米熱連軋整個生產線設備總重達7.85萬噸;2030毫米冷連軋有41個機組,全套設備總重量達6.8萬噸。目前,陜西裝備制造業已經有能力提供年產600萬噸級鋼鐵聯合企業常規流程的成套設備。
此外,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萬噸雙動鋁擠壓機的成功研制開發,表明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擠壓機的總體設計和制造能力已達到世界水平;陜鼓的軸流壓縮機,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西電集團西安變壓器公司為三峽到廣州、三峽到常州設計制造的大型遠距離輸送電網及大型變壓器以及開發的750千瓦大型變壓器等,說明陜西的裝備制造產品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決勝市場,陜西裝備制造業仍需努力
目前,已經具備較強出口能力的陜西裝備制造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中大顯身手,就應該在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培育名牌、打造精品上做文章,并在管理機制上有所創新。然而,陜西的一些裝備制造企業對企業形象的樹立和產品包裝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對名牌產品、專利產品宣傳推廣力度亞待加大,同時應該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營銷戰略。陜西裝備制造企業應該加強與國際相關企業的聯系,到國外學習考察,參加有關的產品博覽活動;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加強與發達國家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了解和掌握國際重型機械技術發展的新態勢、新信息、新變化,不斷進行自主創新,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技術裝備;陜西裝備制造企業還應該根據自己產品開發與生產的需要,彼此之間加強聯系,發揮各自優勢。只有這樣,陜西裝備制造業才能不斷發揮整體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