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備制造再上新臺階
1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在京宣布,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已于日前順利通過試運行,正式投運。
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送能力最大、代表國際輸變電技術最高水平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在我國乃至世界電力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減少煤炭和電力綜合成本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同年底工程開工建設。工程聯接華北和華中電網,北起山西的晉東南變電站,經河南南陽開關站,南至湖北的荊門變電站,線路全長640公里,變電容量2%26times;300萬千伏安。
該工程聯接華北、華中電網,橫貫山西、河南、湖北三省。山西煤電充足,湖北水電豐腴。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成后有助于形成南北互濟,加強跨大區電網互聯,有利于減少系統備用,獲得水火互濟、跨流域補償、錯峰避峰等綜合效益,節省發電裝機;有利于促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此外,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可以促進大煤電基地建設,實現山西電煤就地轉換。
同時,特高壓電網的建設也能夠減輕鐵路煤炭運輸壓力,促進煤炭集約化開發。據介紹,建設特高壓電網,可實現大電網、大電源與大煤礦相互促進,實施煤電一體化開發,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減少煤炭和電力綜合成本。
另外,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可以大大減少走廊回路數,節約大量土地資源。
工程建設提升中國制造
對于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的成功投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裝備辦公室處長呼淑清評價指出,這標志著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研究以及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的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從此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據了解,在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建設中,國家電網公司始終把自主創新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全面系統地開展了200多項特高壓關鍵技術研究,在電壓標準、電磁環境、過電壓及絕緣配合、無功電壓控制、防雷技術、高海拔、大電網運行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系統掌握了特高壓輸變電核心技術。特高壓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形成了國際一流的特高壓實驗能力和較為完整的特高壓標準體系,實現了特高壓設備自主研制和國產化,促進了我國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升級,顯著提升了我國民族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