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中國政策利好延續中期上漲可期
自今年2月份起銅價從38530元/噸的低位開始反彈,反彈幅度約13%,可是市場的樂觀情緒似乎還未能完全從中國經濟放緩的噩夢中醒來。雖然目前一些比較著名的投行和基金逐漸轉變了他們看空銅價的態度,但那份押注銅價上漲的謹慎和恐懼還是普遍存在的。筆者認為,當前押注銅價觸底反彈的不確定性仍處在高位,投資者不過分看多及看空銅價的現狀也在情理之中。不過,經濟周期不會停下它的腳步,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變得越來越快,良好的銅需求前景和日益突出的供應問題將帶領銅價跨過周期性底部,銅價上行的不確定性將越來越小。
“投資時鐘”為大宗商品送來黎明
想必投資者對美林的“投資時鐘”理論非常熟悉,在經濟的衰退、復蘇、繁榮、滯漲四個階段,最佳的投資標的分別對應債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現金。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所處的經濟周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分化,美國經濟由復蘇逐步發展到繁榮,歐元區經濟已經止跌企穩基本上處于復蘇的“前一夜”,雖然中國經濟正處在衰退期,但隨著政府穩增長的加碼及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我們可將中國經濟定位為復蘇之前的衰退末期,國內股票市場的火爆正是復蘇來臨的前兆。
從中美歐三大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周期來看,世界經濟正處在復蘇的萌芽階段,代表國際貿易景氣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表現企穩。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并非獨立存在,在大部分時期相鄰的經濟周期階段可相互夾雜,甚至某一經濟周期階段歷時非常短,可近似為由某一周期直接過渡到下下周期。當前美國及歐元區的經濟周期走勢相對平常,因為沒有過多的經濟轉型,對于中國來說卻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經濟涉及到改革的問題,風險偏好的回升將帶動中國經濟快速步入繁榮階段,可能中國經濟復蘇階段的歷時會非常短。綜合三大經濟體的現狀來看,世界經濟正處于開啟指數式上漲的前期,銅作為金融屬性較強的品種,將率先走出寒冬,經歷短暫的春天后步入飆漲的夏天。
銅價暴跌的主兇都已俯首稱臣
從去年7月份開始,中國政府致力于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的放緩,CPI增速跌破1%通縮風險上升。因為中國是銅的重要消費國,中國經濟對銅的需求至關重要。除中國經濟放緩對銅價造成拖累外,油價暴跌也曾引起過銅價崩盤。另外,前期美聯儲加息呼聲使美元指數飆漲,強勢美元對銅價也起到很強的壓制作用。
不過,先前造成銅價暴跌的幾大元兇到目前都已俯首稱臣。首先,中國和美國作為最主要的銅消費國,中國穩增長政策的加碼及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將提振全球銅需求前景;其次,低油價使得眾多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企業減產,鉆井平臺數量急劇下降,油價開始企穩;再者,當前美聯儲加息并不具備溫和的通脹環境,加息步伐將會被推遲,而且歐元區經濟企穩歐元下行動能減弱,因此美元升值速率可能會下降。如果投資者一定要認為銅價還會延續下行的話,那么上述所講的三大元兇必須重聚活力才行,而事實上三大元兇的勢力都已經被大大削弱,基本上不太可能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滿血復活的局面。
銅供需存在轉為緊平衡的可能性
目前中國政府的政策刺激正如火如荼,現貨市場成交也較前期明顯改善,現貨貼水已經轉為升水百元以上,這些都是市場對銅市信心發生明顯好轉的強有力證據,上期所庫存連續性下降也印證了銅需求增加的跡象,銅的春天或許已經到來。 今年的銅消費旺季和往年有所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今年“現貨因素”下降而“政策因素”進一步增強,換一句話就是市場對銅市的信心將更多的取決于政府的刺激力度。目前政府的刺激力度較強,但是基建帶動效應發力仍需要一些時間,因此今年的銅消費旺季可能會有所推遲,推遲時間不會太長,旺季效應對銅的支撐不如說成政策支撐更為貼切。
除需求現回暖跡象外,供應端問題越來越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厄爾尼諾的影響。近期不尋常天氣越來越多,包括智力遭遇強降雨、尼泊爾地震等,市場對厄爾尼諾預期在不斷升溫。因為厄爾尼諾通常會造成有色金屬的供應受阻,所以每次出現厄爾尼諾總會伴隨有色金屬的強勢上漲,可能我們現在正處在強烈的厄爾尼諾預期之中。
按照世界金屬統計局的口徑,2014年全年全球精煉銅供應過剩10.5萬噸,其實這個過剩量并不是很大,甚至連中國精煉銅月度進口量的一半都不到,如果國儲局開始進行收儲,那么這10.5萬噸的過剩量會非常輕松的被化解掉。從3月份未鍛造的銅及銅材進口量同比及環比增速較前值均有較大增長來看,中國銅需求已經出現回暖跡象,全球精煉銅市場重歸緊平衡并不是沒有可能,而市場對銅市過剩的預期似乎有些夸大了。
總之,銅價復蘇的春天已經來到,開啟飆漲的全新時代還會遠嗎?二季度是為全年銅價走勢定下基調的季節,相信在中國政府大力政策刺激下,銅價會繼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