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非洲須防風險求自律
夏澤勝是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海外開發部的負責人,在11月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現場,他告訴記者,公司在非洲的投資已有1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非洲西部的幾內亞、加蓬和加納,以及東南部的贊比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都投資了大型農業合作開發項目,產品有的供應當地市場,有的返銷國內。2003年開始,公司還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在幾內亞建立了雜交水稻實驗基地。
“非洲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可當地缺乏資金、技術和農機設備,中國農業企業投資非洲是有利可圖的。”夏澤勝還說,非洲許多國家在農業領域有鼓勵外資進入的優惠政策,比如免交5年農業稅、對進口農機設備和某些農產品免稅等。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只是目前眾多在非洲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中的一家。截至2005年底,中國對非洲國家投資累計達到62.7億美元,設立企業800多家。
事實上,與做貿易相比,非洲一些國家更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在當地組建合資公司,對當地人進行培訓,向非洲轉讓技術,幫助非洲國家實現自主發展。同時,中國政府也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興業。在本次中非峰會上,為加強中非投資合作,中國政府決定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并將使基金總額逐步達到50億美元,另外,還決定在有條件的非洲國家設立若干個經濟貿易合作區,以提升投資水平。
但是,與其他海外市場一樣,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由于非洲市場的特殊性,這種風險有時是不可預知的,這更需要中國企業在作出投資決策前做好各項充分準備。
投資應規避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姚桂梅認為,非洲國家的投資環境總體良好,但其中有些國家存在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差、官員嚴重腐敗現象,并且由于大多數國家正處在經濟轉軌過程中,經濟政策、投資政策和市場法則等有待完善,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會遇到種種困難,甚至遭遇較大的風險。
姚桂梅說,非洲市場和國內市場差異極大,居民總體消費水平低,國內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優勢,認真分析相關非洲國家的資源與市場、發展規劃及重點領域、政策法規等方面情況,選好投資領域和具體項目,做好可行性研究。
根據非洲聯盟確認的《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以及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劃,未來5年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和吸引外資的優先領域包括:農業和農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各種制造業、信息產業、資源能源的勘探與開發。
夏澤勝告訴記者,由于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農業投資項目有不少是屬于政府間援助項目,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以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在加納的可可加工項目為例,該項目是利用中國政府貸款于2003年4月建成的,但由于受到加納國內政治因素的干擾,投資資金沒有完全到位,建成后至今無法投產。
“非洲有些國家的移民政策比較嚴,比如贊比亞,外國人辦理工作簽證時間長、審批嚴。”夏澤勝認為,準備到非洲國家投資設廠的中國企業家應該考慮到這些政策因素。
自律促長遠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投資一方面要防范各種風險,另一方面也要守法經營,嚴求自律。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會長安永玉就告誡進入非洲市場的中國企業,一定要熟悉當地法律,尊重當地風俗,不做違法經營和違背當地風土習俗的事。
非洲許多國家都有嚴格的勞工權益保障機制。例如莫桑比克的勞工法規定,企業雇傭當地籍員工超過50人時,員工有權成立工會,而法律保護工會組織罷工的權利。姚桂梅說,一些中國企業進入非洲之初由于對當地勞工法律了解不夠,以至于對企業雇員要求組織工會的行為多持消極態度,致使工人罷工、企業停產事端不斷。
《亞洲華爾街日報》有報道說,在今年9月份的贊比亞大選中,中國就成為了焦點之一,之前中國人所有的一家銅礦,工人因工資低、工作環境惡劣而發生了騷亂。
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的業務主管高偉一談起中國建筑企業在非洲市場的惡性競爭就直搖頭:“中國公司只要一扎堆就搞價格血拼,沒辦法,因為沒有一個有約束力的商會組織來管理?!?br>
高偉說,與在非洲市場的一些歐美公司相比,中國建筑企業除了價格優勢外,在管理制度、技術標準和文化認同等方面均不具備競爭力。很多中國公司之所以能在非洲國家的工程招標中勝出,報價低是主要原因,中國公司的報價一般比歐美企業低30%~40%,這導致中國公司的整體利潤率偏低,非常不利于在非洲市場的長遠發展。
時評
中國企業的“非洲情結”
□楊君
伴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企業也加快了投資非洲的腳步。
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項目達到800多個,投資總額達110多億美元,投資涉及所有48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表明非洲是一個充滿商業潛力和貿易機會的大洲,也是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又一塊“新大陸”。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認為,非洲市場開發的潛力十分可觀,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些機遇大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近年來非洲國家的政局總體上趨于平穩,這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提供了有保障的外部環境。前些年由于內戰引起的政局動蕩明顯緩和,不少國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求經濟增長。而非洲聯盟成立的和平與安全委員會以及非洲多國部隊,在維護非洲和平方面也正在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
其次,非洲很多國家在經濟方面普遍采取了吸引外資的政策,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為中國的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些都是推動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的利好因素。
第三,目前,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非洲大陸在世界經濟領域的重要性,開始大力支持非洲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主要國際援助機構和大國紛紛以減免債務、無償援助等多種方式來幫助非洲發展經濟。與此同時,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長期友好交往和相互支持也為中國企業走向非洲奠定了很好的國家關系基礎。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是,中國企業在經過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雙重洗禮之后,無論在資金、技術還是價格方面,都具有比較強大的競爭實力,而且中國與非洲的經濟還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經濟合作潛力巨大,這都是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明顯優勢。
當然,機遇與風險就像硬幣的兩面。諸如貿易壁壘、政局變更、內外競爭、文化差異、氣候差異、人才瓶頸以及法律上的障礙,都將是中國企業在非洲發展的潛在風險和阻力。中國企業在進入非洲市場之前,應當做足兩項功課:一是充分調研,仔細研究非洲各國的具體情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民俗和市場需求等,選準投資地。第二,企業還要詳細地規劃出自己要投資的領域和項目的運作進程。只有充分準備,才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