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產能過剩的困局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進入11月以后,唐山坯料市場仍無起色,加之北方氣溫逐漸降低,冬季來臨,下游需求更加趨向萎縮,坯料走高動力全無,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始終無法好轉。
回顧來看,鋼鐵行業2007年的利潤率達到7.7%,近10年的平均產量增速達到15%,工藝技術比較成熟,這些因素使大家對鋼鐵行業的前景比較看好,激發了企業的投資沖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土地、資源、能源、稅收等方面的支持,金融信貸的寬松政策,以及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投資體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使企業的投資沖動變成了現實。其中就以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等為鋼鐵產能擴張的重要代表。但在產能建成之后,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國內外市場需求放緩,再加上落后產能退出通道不暢,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
鋼鐵產能過剩在鋼坯市場的表現來看就是高爐粗鋼產量的居高不下,雖然中央三令五申的整改,仍然只是淘汰了部分的小產、高污染廠家,即使在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2016電子政務建設規劃綱要》已審議通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信息系統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地方政府實際運作中,受錯綜復雜的利益影響,產能的調控注定是曲折而緩慢的。坯料市場的低迷不振,暫時不會因為長期規劃的紅頭文件而有絲毫影響,產能困局的陰霾將繼續,并持久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