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行業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閥門企業約6000余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有900家。國內上市的閥門公司3家,即中核科技、洪城股份、廣東明珠。2004年,中核科技主營業務收入2.35億元,洪城股份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廣東明珠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這些企業,無論是其規模,還是產品質量,目前都無法與國外同類企業抗衡。
從地區分布看,我國閥門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浙江溫州是中國最大的泵閥制造中心,泵閥產值一直占全國泵閥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溫州的泵閥企業又主要集中在永嘉縣和龍灣區。據剛剛成立的龍灣區閥門協會統計,該地區大大小小的閥門生產業約有1200多家,經銷閥門企業250多家,集中分布在永中、沙城、永興、海濱四鎮。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龍灣不銹鋼閥門產量約2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不銹鋼球閥日產12萬只,占全國的70%以上。保守估計2004年閥門總產值超過60億元。
產品水平
通過貫徹國家標準、技術引進、加強試驗和檢測手段、老產品改造及提高設計和工藝水平,我國閥門產品水平在近20年來有很大的提高,品種規格大量增加,尤其在硬密封蝶閥、硬密封球閥和平板閘閥等種類和產品上增加的較快。其中量大面廣的普通閥門基本上達到了國外80年代的水平,這些閥門在產品結構和材料等方面與近年來國外生產的閥門相近,可以按國外要求的標準生產,而只是在產品質量上還不夠穩定,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在一些特殊閥門(如自動控制閥、硬密封球閥、最小流量閥、除灰除渣閥、主蒸汽隔離閥和穩定器安全閥等)、高參數閥門(如使用溫度高于700℃、口徑超過 l m的球閥)、閥用材料(抗硫化氫材料、尿素鋼和碳纖維復合材料)及閥門傳動裝置等方面與國外的差距較大,品種短缺,應通過技術引進(包括對引進裝置閥門的復用設計)及技術攻關逐步加以解決。
國內閥門的配套能力基本上能滿足30萬t/a乙烯、30萬 t/a合成氨、52萬 t/a尿素、6萬t/a高壓聚乙烯、8萬 t/a聚丙烯、6萬 t/a乙二醇、8萬 t/a氯乙烯、5萬t/a丙烯睛、3萬 t/a乙醛、4.5萬 t/a丁二烯、250萬 t/a煉廠、3萬m3/h空分、30MW火電站、30MW核電站和長輸管線等裝置。國外大型成套裝置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促進了與之相適應的閥門配套水平,國內亦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但配套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特殊閥門、高參數閥門、控制系統及驅動裝置等方面。
國外閥門市場現狀
國外市場近幾年十分活躍,競爭相當激烈。東亞和東南亞的閥門進出口增長迅速,北美的歐共體等發達國家間的市場貿易持續發展,德國、意大利、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擴大,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進口的高速增長,形成了國際閥門市場繁榮的支撐點,再者,由于世界經濟進一步國際化,跨國公司將不斷推動國際閥門市場的發展,國際貿易地區化是畢成為另一大特點。